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自救手册”岂能沦为坑人大全

“小孩发烧要交替服用布洛芬和乙酰氨基酚”“新毒株引发的红眼病要滴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这两天,一份所谓“新冠第二波自救手册”在社交平台流传,不少人争相转发收藏。但医学专家纷纷提醒,这些方法“相当不靠谱”。

“自救手册”说得有鼻子有眼,可仔细一看简直漏洞百出。从专业层面看,用药绝非儿戏。比如,通常情况下并不建议交替使用退热药,利巴韦林和阿昔洛韦对新冠病毒、流感病毒都无作用。这些问题已经过科学证实,且专家医师们也一直在反复强调。感染病毒并不可怕,但若因盲目听信偏方吃出了问题,才真是得不偿失。

这段时间,新冠重回公众视野并引起不少讨论。虽然当前出现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还不大,公众也不再“谈阳色变”,可为了健康安全,大伙儿还是希望能提前做做功课。但问题在于,有效防范的前提是遵循科学,减少风险的关键是对症下药。面对线上线下纷繁琐碎的信息,还是要多查一查,多看一看。特别是在用药、治疗等关键问题上,更要多听权威解答、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判断。

说起来,这样的“自救手册”我们已见过太多。每当疫情稍有风吹草动,舆论场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攻略”,更有某些自媒体、营销号常常傍着“医院密件”“保命必看”等耸人听闻的标签来博流量。当此之时,权威医学指南就是“社会情绪的稳定剂”,更是对冲“网络偏方”的关键。就拿这次来说,在所谓“自救手册”的评论区,知名感染科医师李侗曾就直接指出,“经典的常见用药错误集锦,几乎没有一条是正确的”,后续还在个人账号中积极为网友们科普。这样专业及时的声音让公众安心,也一定程度遏制了谣言继续传播。

当然,各大平台对这类内容也必须提高关注,少给小道消息搭台,多为专业意见扩音,才能防止更多人“掉坑”。总之,社会防控意识高是好事,但切不可听风就是雨。既不过度焦虑,也不马虎大意,以平常心对待,才能少些“二阳”恐慌。(关末)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