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三十年,再听“汪辜会谈”的和平之声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史称“汪辜会谈”。时光荏苒,三十年已过,但“汪辜会谈”留下的历史经验历久弥新,至今依然启迪着两岸关系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

一湾浅浅的海峡,永远不可能阻断两岸同胞的手足亲情。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与此同时,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推行和对台大政方针的调整,两岸涌现出不可逆转的交流浪潮。由于因两岸人员往来增多而衍生的各种实际问题逐渐凸显,大家都期待两岸双方面对面地来沟通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海协会和海基会应运而生,成为沟通解决两岸交往中事务性问题的民间机构。1993年4月27日至29日,经过多轮的讨论和协商后,海协会与海基会终于在新加坡实现了首次会谈,并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成为破除海峡政治坚冰、促进两岸各种往来的重要开端和标志性事件。其历史意义,一方面体现在,两会商谈机制的建立为解决两岸之间的事务性问题提供了制度化保障;另一方面在于,两会都对“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等大是大非的政治立场表示支持。这种政治基础,既成为两岸事务性问题协商谈判的开门钥匙,也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的定海神针。

“汪辜会谈”也印证了一个道理和事实: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己解决。如果说今天要从中汲取的经验,首要一条就是两岸交往要本着相互尊重、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平等协商的实事求是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开展两岸交流的政治交集与共识。尤其是在今天台海形势波谲云诡的紧张情势下,积极沟通、务实交流完全可以发挥减压和刹车的功能。令人惋惜的是,民进党在2016年又重操否定“九二共识”的老路,甚至炮制出“两岸互不隶属”等“台独”论调,迫使两会协商机制至今仍处于停摆状态。

汪道涵会长后来回忆道,他与辜先生握手,凝结的是中国人的民族认同和民族情感,昭示的是两岸虽然尚未统一,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没有分割。斯人虽逝,精神永存。“汪辜会谈”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之间什么都可以谈;只要两岸中国人心往一处想,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论台湾当局由谁来主政,都应该明白这一历史逻辑和历史事实。相信只要两岸秉持求同存异的务实精神、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遵循先易后难的路径选择,那么台湾海峡就能够永保“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和平景象。

(许川,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