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发挥体育课优势 实现跨学科育人
数学课也能搬到羽毛球馆上?据《宁波晚报》报道,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丹城第三小学开展了以羽毛球为主题的跨学科融合教学。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羽毛球场馆,还参与了“击鼓传羽毛球”趣味答题活动,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
新课程标准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以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体育课具有灵活、开放的特点,可以成为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要结合点。就像把数学课搬到羽毛球馆上一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和真实的情境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玩中学”的目标。
跨学科主题学习不是几个学科简单相加或轮番呈现,也不是各学科教师的“孤军作战”,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发挥体育课的优势,实施跨学科育人,需要从理念、能力、机制等层面提供保障。
首先,学科融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体。因此,体育课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必须以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学科背景等,有针对性地设计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感受到其他学科知识的存在和应用。
其次,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建立跨学科教研组,让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设计跨学科课程,让教师相互学习、交流、分享跨学科教学的心得和经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再其次,应用信息技术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设计有趣、富有创意的跨学科教学内容。例如,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运动文化和运动习惯,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素养。
最后,完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评价体系。评价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跨学科教学成功的关键。学校可以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考查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科表现和跨学科学习成果,比如学生的体育成绩、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应用能力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科水平和跨学科能力。
让体育课与多学科融合,实现跨学科育人,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应该加强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重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应该主动提升自己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设计富有创意的跨学科课程;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体验跨学科学习的乐趣。期待跨学科育人目标的更好实现,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雷依泽,作者系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教师)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