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何为“人货混装”需要更精准的界定

张贵峰

据光明网报道,近日,有网友自驾游携带大量日用品在贵州剑河县被交警以“人货混装”为由拦下。当地交警大队工作人员随后回应称,相关车辆确实属于人货混装,但对于当事驾驶员,交警采取了柔性执法,以批评教育为主,未进行处罚。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客运机动车不得违反规定载货,同时禁止货运机动车载客。《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则进一步对相关规定做了明确——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在城市道路上,货运机动车在留有安全位置的情况下,车厢内可以附载临时作业人员1人至5人……

上述事件中,从涉事面包车的载货情况看——“后排座位的位置都被堆满了物品”“塞得满满当当”,交警的认定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这显然引发了不少人对此的疑问。

在私家车不断增长、日益普及,各种自驾游司空见惯的今天,“人货混装”尤其是载客机动车“混装货物”的现象,实际上早已不足为奇。这种现实背景下,执法者如果简单地将大量携带各种“生活用品”的私家车,一律认定为违法性质的“人货混装”,难免显得不合情合理,恐怕也未必合乎相关立法的本意。

正因此,在上述事件中,当事执法交警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变通处置,“以批评教育为主,未进行处罚”。不过,对个案的处理无法解决普遍性问题。追根溯源,实际上还是现行有关“人货混装”的规定本身,有待进一步优化完善——比如对“人货混装”中的“货”,到底如何科学而现实地予以厘清、界限在哪儿?相关实施条例是否存在滞后于客观现实的情况,有没有修改的必要?换句话说,要想有效化解“人货混装”之类的执法尴尬,不能总是靠交警的权宜性质的“人性化执法”,而要上升到具体法律层面,让更多执法者有明确的“索引”和“指南”。

鉴于自驾游在当下的普遍性和人们的出行、出游需求,相关的法律法规实际上是存在健全、完善、细化的空间和必要的,某种角度上,这也是实现良法善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