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细微处让外来务工者感受城市的友好
吸引并留住外来务工人员,是不少城市面临的课题。在这方面,上海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春运期间,每天都有大批旅客从全国各地抵达铁路上海站。他们大多在上海务工,住在上海郊区,为了省钱,他们中有不少人选择在火车站短暂停留,等待几小时之后的地铁首班车。
针对这一情况,上海站专门在车站地下二层设置了两处安置点,尽可能让务工人员待得舒服一点。安置点配置算不上多么“豪华”,但种类齐全,不少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待在安置点感到“很知足”。
外来务工人员深夜抵达城市滞留在火车站的场景,在其他城市也很常见。但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像上海一样,对他们做出相应的关照。
在不少城市,火车站没有专门的安置场所和公共交通转换枢纽,也没有考虑低收入群体的需求,更没有专门的休息区域。滞留车站等待班车的务工人员,只能选择在候车室的连椅或者广场、公园“对付”一宿,既不舒适,也不雅观,更不安全。
从这个角度来审视上海站的做法,值得一赞。
小小的安置点,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却充满了浓浓暖意,显示着这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在这里,外来务工人员累了有凳子,渴了有热水,饿了有泡面,手机没有电了,还可以扫码使用充电宝,满足了出行基本需求,温暖了务工人员的身体,也留住了他们的心。
目前,很多城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用工短缺问题。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人口红利”退潮是一方面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年轻人,对于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挣钱之外,也希望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获得感。年轻人外出务工,若是感受不到城市的友好,很多时候是会用脚投票的。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只有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城市的友好,他们才能安下心来、把根扎在城市,甘愿为之辛苦为之忙碌。
从上海站的做法来看,城市向外来务工人员表达出这种友好,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要把友好体现在公共服务的细节上。唯有如此,城市和外来务工人员之间才会产生“用心灵感动心灵”“用温暖传递温暖”的情感共鸣和价值传导。做到了这一点,城市用工荒也就有望不再荒。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