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门做饭”要更加规范
点外卖,是如今不少人懒于做饭时的选择。不过,现在有了更多新选项。近期,有关上门做饭的APP层出不穷,一些社交媒体也开始做上门做饭的生意。但由于监管缺失、规范不足,这一新兴行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据2月9日《宁波晚报》)
“上门做饭”服务的出现,不仅解决了部分人没时间做饭、不会做饭等问题,而且也起到了促进就业、提高收入的作用。对于雇主和代厨者,这都是一种双赢。
“上门做饭”可以视作一项家政服务,但与传统的家政项目有所不同。在保洁、搬家、护理等传统家政项目中,只要双方谈妥价格、签订合同,履职尽责即可。但“上门做饭”则不一样,它不仅要求烧菜好吃,更要保障食品安全。比如,即使代厨者能够烧得一手好菜,但如果自身有传染病等健康问题,菜烧得再好,也难保雇主“舌尖上的安全”。更进一步说,如果代厨者故意在饭菜上动手脚,雇主的饮食安全更加难以保障。可见,“上门做饭”需要更加清晰明确的行业规范。
明确行业标准。针对“上门做饭”这一新业态,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明确的行业规范,包括健康许可证、职业道德规范、服务质量评价、收费参考标准等,让代厨者有“标”可依、对“标”服务,促进整个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扛起监管责任。食品安全部门既要对“上门做饭”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监管,又要对不合乎规范的“上门做饭”进行处罚,可以运用黑名单、停业整顿、从业禁止等多种手段,不断规范“上门做饭”服务。食品安全大于天,我们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凭“上门做饭”野蛮生长。
严把健康关口。对于“上门做饭”的从业者,雇主也应严把健康关口。既要深入了解其个人卫生习惯,又要查验相关证件。不闻不问就引“厨”入室,既是对自身健康不负责任,也给个别浑水摸鱼的从业者以可乘之机。
新业态总会面临新挑战。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只有让“上门做饭”业务标准化、规范化,为雇主提供放心、安心的服务,才能行稳致远,取得更好的发展。(叶金福)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