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望相助,就是中国的答案
土耳其和叙利亚北部地区发生的大地震受到全世界关注。截至目前,大地震已造成近2万人遇难,救援人员正在寒冷的天气中,全力抢救被困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地震发生后,中国第一时间启动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机制。应急管理部派出中国救援队82名队员,携带救援装备和物资前往灾区。商务部支持和鼓励中资企业参与救援,当地中国企业立即行动,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携带挖掘机等重型设备雪夜驰援,作为第一批到达现场的中国救援力量之一,已连续奋战了数十个小时。
一次又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告诉我们:团结一致、守望互助,才能聚集起最强大的救援合力。中国与土耳其虽然山水阻隔,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在尽其所能、火速驰援。此次救援任务难度较大,地震造成断电、断网、断路,还存在语言不通等诸多问题。但国家消防救援局高级指挥长王治安表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全力克服,以援助之手解他人之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救援队、公羊救援队、蓝天救援队等多支救援力量已经抵达地震灾区,叙利亚驻华大使馆已经收到了数千笔来自中国民间的爱心捐款,大使馆工作人员表示:“非常感谢中国人民。”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15年前,汶川地震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法忘怀的锥心之痛,也让人们对此次地震中遭受苦难的土耳其、叙利亚人民感同身受。因为缺少相应的设备和物资,叙利亚民众徒手在废墟中挖掘;15岁女孩在地震中遇难,父亲坐在废墟里抓着她的手不肯放开;7岁小女孩被压石板下,用胳膊保护弟弟头部长达17小时……数十万人在风雪中流离失所,实在让人揪心。72小时内,是地震灾害发生后的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都不能耽搁。废墟下的生死救援还在继续,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汶川地震后研发的救援专用地震报警系统,首次走出国门服务救灾,随救援队出征土耳其,为救援人员保驾护航。巨大自然灾害让我们付出了惨痛代价,也让我们更加团结、更加坚强。
危机时刻的互帮互助、休戚与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的强烈呼唤。在今天的国际救援行动中,中国二字备受瞩目。万里之遥的我们,正在默默为两国受灾群众祈福、加油。守望相助,就是中国的答案。(程曼诗)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