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理性看待 “ChatGPT”
名为“ChatGPT”的语言模型日前走红网络。推出仅仅2个月,它的月活跃用户就成功过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从反馈来看,ChatGPT完全打破了人们对于AIGC(人工智能内容创作)的固有印象。它逻辑清晰、思维敏锐,让人不禁怀疑屏幕对面真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对比市面上已有的人工智能陪聊程序,ChatGPT的回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兼具了能动性和反思性。甚至会随着与用户对话的深入而不断进步,从“一本正经地胡说”,到今天对许多专业问题给出独到的见解,迭代之快,肉眼可见。
在介绍页面中,ChatGPT自称“帮助人类整合信息,解答困惑”。它可以广泛整合全球数据库,给出的建议大多精准有力,省去了筛选信息的烦恼。若是ChatGPT继续更新迭代,或许还能发展出面向个人的“语料库”,更好扮演助手、朋友的角色。
ChatGPT令人耳目一新的创作水准,同样也让很多人喜忧参半。辅助撰写学术论文,接受记者采访,改写电视剧剧情……似乎没什么文字工作能难倒它。必须要承认,随着AIGC的创作模式不断升级,一些简单的文字搜集、内容聚合等工作必然会被淘汰,或许影响一部分人的奶酪。
若干年前,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斯曾说:“人工智能已经在几乎所有需要思考的领域都超过了人类,但是在那些人类和其他动物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事情上,它还差得很远。”如今,人工智能正试图通过自然语言理解我们的行为,但我们中的大多数却对它缺乏认知,难免引发担忧。正如电影《流浪地球2》中的MOSS,成为真实存在的“数字生命”,甚至反过来掌控一部分人的命运。
当然,也不必过分夸大ChatGPT的威胁。从当前的训练结果来看,它仍然需要访问数据库,在目标引导下进行文本生成工作。“学会堆砌砖头的人不一定能盖起宫殿。”人类文明的藏宝库,凝聚了一代代人思考、智慧与创意的结晶,人工智能就算要模仿并取而代之,还需要更为深入的学习。
人工智能发展所需的信息、资源皆源于人类本身,人类面临的现实问题也跟它的成长相伴而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像是在养育一个智力超群、始终好奇的孩子。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它的成长轨迹,更担心当有一天既有的伦理和规则无法再约束它的行为,它是否还怀有“赤子之心”?
要让人工智能成为鞭策人类进步的动力,伦理问题需未雨绸缪、提上日程,不能寄希望于“孩子”长大后,替我们解决。(默达)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