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面对土叙强震:放下歧见,团结应对
近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在土叙两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截至8日两国已确认超过11000人遇难,受伤人数逾3.6万人。
这场大地震的破坏力,究竟有多大?土耳其地震专家表示,“相当于130颗原子弹爆炸”。据当地媒体报道,这场毁灭性地震是“过去100年来土耳其遭遇的最强烈地震之一”,数千建筑在地震中坍塌,有些甚至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土耳其地处安纳托利亚、阿拉伯和非洲三大板块交界处,地质结构不稳,大约42%的国土处于活跃地震带上,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根据专家判断,此次地震的根本原因正是板块运动,而且集齐了地震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所有要素:震级及烈度强、浅源以及人口稠密。
尽管土耳其有着丰富的抗震救灾经验,但面对破坏力如此巨大的强震以及天寒地冻、风雪交加的不利气象条件,救灾工作仍是困难重重、有心无力。我们看到,地震发生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纷纷向土叙两国表达慰问、提供救援帮助。当地时间8日4时30分,中国救援队一行82人乘坐国航包机飞行8000多公里,抵达土耳其阿达纳机场,计划前往哈塔伊开展救援行动。另有包括蓝天救援系统、浙江公羊救援队、深圳公益救援队等在内的10支中国社会应急力量,将于2月9日陆续抵达土耳其,开展救援和灾后援助工作。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展现出了胸怀天下、命运与共的情怀和担当,这也是大国该有的样子。
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既是土叙两国的事,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事。这个时候,尤需国际社会放下歧见、团结应对,以实际行动支援土耳其和叙利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逾70个国家和地区向土叙两国提供了救灾人员、设备和各种援助。这其中不仅有中、美、英、法、德、加拿大、巴西、印度等大国,也有瑞典、以色列、伊朗、伊拉克、萨尔瓦多、埃及等中小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跟土耳其关系颇为紧张的瑞典以及和叙利亚是“宿敌”的以色列,在灾难面前都暂时放下了政治分歧,第一时间积极参与抗震救灾。这是世界范围内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也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展现。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许多事情需要人类共同面对和解决,比如自然灾难、新冠疫情、地区冲突、气候变化等。这些年,人类面对的共同挑战接二连三,遗憾的是在不少问题上并没有展现出真正的、长期的团结,在有些问题上甚至以邻为壑,构筑“小院高墙”,搞封闭排他的“小圈子”,致使国际秩序失序、全球治理失衡,许多全球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世界各国共同支援土叙救灾令人感动,但这种团结不应只在全球自然灾难和人道主义危机面前才出现,更希望各国能长久地团结起来,持久地温暖世界。
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面对灾难以及其他全球性问题,如何在斗争中取得胜利?答案就是习近平主席所强调的,“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丁戈隆东)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