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读懂体育中考调整的用意

随着教学工作逐步回归正轨,许多初三考生开始投入到体育中考的紧张准备之中。有媒体报道,贵州省多地将在2023年招考中取消必考项目“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球类运动和过程性评判获得了更高的分值。广州、郑州、资阳等地教育部门也回应称,将综合各方面因素科学研判考试项目。

许多人才“阳康”不久,暂时停考长跑很有必要。一方面,长跑项目普遍对呼吸机能有着较高要求,对于许多“阳康”的同学而言,强行开展剧烈运动,有造成心脏损伤、加重身体负担的风险。另一方面,根据往届考生经验,长跑更讲求连贯的锻炼,因而受长期居家的影响更严重些,通过短期突击达标既不现实,也不科学。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根本目标是增强体质。调整项目也好,降低标准也罢,都是为了这一目标服务,减轻体育备考的副作用。人的身体就像一张长弓,既需要时常拉满弓弦防止老化,也要适度松弛并养护弓身。科学锻炼,收放自如,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也会更为充足。

“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对于青少年而言,体育锻炼带来的好处是持久的。但有限的时间精力往往侧重于文化课程,体质健康容易被忽视。近年来,我国深化全民健身战略,青少年和儿童是重点。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明确规定,“将体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范围,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通过“以考促练”,将分数作为硬性评判标准,倒逼师生提升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收到了一定效果。

项目的调整,并不意味着体育的重要性被削弱。鼓励依据个人实际情况选考项目,在项目设置上注重力量、耐力、柔韧和技巧的全面发展,加入过程性评价以敦促日常锻炼……多项调整使得体育中考逐渐成为一项系统性工程——项目设置是指挥棒,时间安排是发令枪,考试标准则是终点线。在这条赛道上,要让赛事更长久、更公平有序、惠及面更广,就要对其进行适时调整。

下一步,要推动“以考促练”过渡到“考练结合”。虽然初高中的体育考试不断“加码”,但学生走出考场后,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容乐观。以至于有人打趣道:“中考时,遗憾自己没能跑得更快,却没想到那已是巅峰。”考试是短期手段,应该导向锻炼这一长期目标。

取消长跑,不能取消锻炼。推动落实体育法中的新要求、新举措,需压实学校主体责任,调动师生参与热情。运动会办起来,体育人才引进来,锻炼时间有保障,校园运动的“火”方能旺起来。(默达)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