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评论 > 正文

原标题:私闯自然保护区?给网红戴上法治“紧箍”

2月1日,一名视频博主晒出了自己在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圣象天门景区旅游打卡视频,该视频随即引起不少争议,原因是西藏纳木错自然保护区圣象天门景区其实是处于关闭并不对外开放状态。而该博主回复网友评论称,自己是从小路进入到景区内。西藏自治区班戈县纳木错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护区范围很大,通往圣象天门景区有很多小路,部分游客以前来过知道路径,或者是通过导航来到景区都有可能。

据报道,圣象天门位于西藏那曲市班戈县青龙乡5村境内,属于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范围,被称为“西藏美景的终结地”,是西藏著名的网红打卡地。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班戈片区目前正开展规划调整工作,圣象天门景区处于关闭状态。班戈县文旅局曾在2022年3月31日发布《关于禁止在纳木错北岸自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活动的公告》,禁止任何单位、个人擅自进入纳木错北岸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情节严重者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大自然的魅力无穷无尽,人类探索的欲望往往也无穷无尽。近年来,网红私自前往禁区的报道屡见不鲜。他们信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越是人迹罕至或别人无法前往的自然保护区,越会成为首选。在一些网红的描述中,禁区风光旖旎、神秘莫测,有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更有人将其视为“最后一片净土”。这些禁区大多是待开发旅游资源或属于保护的自然净土。然而,正是由于风光旖旎、神秘惊险,吸引了网红前往探奇。

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违反安全警示规定,依法承担相应责任;《自然保护区条例》也明确规定,禁止任何人进入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未经批准进入自然保护区,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责令其改正,并可以根据不同情节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对私闯自然保护区要予以处罚,但仍有网红或驴友心存侥幸心理,加之不少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难度较大,擅自进入违法成本较低,从而导致私闯行为屡禁不止。

对于部分人来说,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或许不足以起到震慑、惩戒作用。正因此,要遏制网红或驴友私闯自然保护区,必须给这种任性戴上法治“紧箍”。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屡教不改、造成严重后果的,纳入旅游不文明行为黑名单,增加对私闯禁区的违法成本。同时,进一步压紧压实相关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督促其严把内容审核关,对组织非法探奇探险的平台,也需加大处罚力度。

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网红或驴友私闯禁区的防范力度。比如联合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及户外运动参与者,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规范探奇探险行为,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共识;对网红或驴友喜欢探奇探险的地方,加派人手巡查,做好源头治理。由于自然保护区范围很大,每处都安排值守人员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仅靠管理部门远远不够。遏制网红或驴友私闯自然保护区,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与广大网红和驴友的自律配合。

探奇探险不是网红私闯禁区的理由,自然保护区不能成为“想进就进”的乐园。实践表明,对于非法进入自然保护区的行为,提高违法成本方可达到震慑、惩戒效果。只有给网红戴上法治“紧箍”,才能促使探奇探险规范化,让私闯自然保护区止步于法治红线。(付彪)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