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三峡集团发布消息,位于海拔5000米以上的我国海拔最高风电项目在西藏措美县哲古镇成功并网发电。在风电项目中,一般将海拔3500米至5500米称为超高海拔地区,此次并网的单机容量3.6兆瓦风机,是目前我国超高海拔地区已投产容量最大风电机组。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现在就在海拔5050米的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随着首批5台单机容量3.6兆瓦的风机接入电网,这个我国海拔最高的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发电量将超过2亿千瓦时,可以满足周边近14万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位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县哲古镇,风机建设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间,总装机72.6兆瓦。是我国首个超高海拔风电开发技术研究和科技示范项目,也是首个并入西藏主电网的风电项目。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针对超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低等特点,我们采用单机容量3兆瓦以上的机型,其中最大单机容量达到3.6兆瓦,可有效提高当地风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针对性设计,打破了高原风能“有气无力、不具有开发价值”的认知误区。
为适应超高海拔地区特殊地理环境,这次采用的3.6兆瓦风机叶轮直径达160米,较其他地区的同等功率机组增加了20米左右,扫风面积增加了近30%。同时具有高海拔适应性、防紫外线、防雷、耐低温、抗覆冰等技术特点,能够在严苛的自然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西藏措美哲古风电项目建成投产,为后续超高海拔地区“基地化、规模化、集中连片”风电开发奠定基础,填补了超高海拔地区风力发电开发建设的行业空白。下一步,我们将措美哲古风电项目打造成为一个超过百万千瓦的清洁能源基地。
据了解,西藏自治区属于全国风速相对较高的区域之一,初步估算西藏自治区风能资源在7m/s以上的区域约占全区面积的30%,主要分布于海拔4800m以上的高山地区,技术可开发量约1.8亿千瓦。
记者探访:如何在世界屋脊安装风机?
在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并网发电前,总台央视记者就走进了这个我国海拔最高的风电场。跟随记者镜头,去看看如何在世界屋脊安装风机。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现在的位置海拔高5050米,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刚刚运输过来的风机塔筒,路上耗时两个多月。这些零部件从运输到安装,需要克服当地复杂地理环境、恶劣气候条件等诸多考验。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我们需要跟运输队伍提前进行非常详细的路勘,针对这些制约点,还要进行一定改造。
总台央视记者 张丛婧:我身旁这个大家伙,就是用来吊装风机部件的“手臂”,它刚刚成功把叶片吊装到90多米高的机舱上。就像搭积木一样,把风机一点点组装起来,让它立在世界屋脊。在高原上安风机,不仅吊装时会采用特殊工艺,从设计之初,这里就因地制宜,在技术上进行系统规划。
西藏措美哲古风电场风机技术负责人 李春善:在西藏超高海拔地区的环境下,高寒缺氧、空气密度低,所以我们对风机做了针对性的优化设计。比如在叶片上表面涂层选用了高耐候性、高耐磨以及高弹性的胶衣和漆面涂层,同时我们还在机舱顶部加装了防雷支架和防雷模块,电缆选用了比正常更粗的,以保证风机长期稳定运行。
风电场建设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风电场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环境保护问题。风电场的建设者从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过程中,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力求将影响降到最低。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在论证的过程当中,也担心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所以在设计之初,尽量集约化用地。我们原来规划设计的是22台机组,通过改造设计,把原来的22台机组改成了现在的15台机组,进一步实现集约化用地。
在风机的选点上,设计者在考虑风资源条件很好的情况下,基本上都选在山脊线上,可以减少对当地居民放牧的影响。同时,为了保护场地的表土,专门在升压站边上设置了表土堆放基,工程完工以后,再把表土恢复到原样,撒上草籽,恢复它生机勃勃的本貌。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前面这个地方原来是我们的集电线路,如果说为了节约投资的话,我们一定是直线过去的。但是为了保护这块很好的牧场,我们集电线路就从这边绕了一圈,就更好地保护这一块草地。
风电场的建设者从论证、设计阶段,到建设过程中的道路选择、表土保护,再到建设完成后的表土恢复,全过程推进生态环保。
三峡集团西藏能投山南分公司负责人 王亮:在这里既有美丽的草原,还有我们的大风车、蓝天白云。所以在建设的过程当中,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保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总台央视记者 张伟 张丛婧)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