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旅游 > 正文

      【点睛】疫情之后,露营业态转入常规化发展阶段,需要各级政府、旅游及相关部门、露营企业和露营者共同努力,才能把握发展方向,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解决配套和短板,让露营业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露营是与旅游、休闲、度假、户外等业态紧密相关的概念。按照休闲露营地有关标准的定义,露营是指借助必要的设施设备,以在野外临时住宿和休闲生活为目的的活动。

按照露营的住宿设施类型、进入营地的交通工具、营地驻扎地的地质地貌等,露营可分为若干类型,一是房车、木屋、帐篷露营地;二是房车、汽车、骑行(自行车/摩托车、马匹)、徒步露营地等;三是公园、水滨(水岸)、山野、草原、荒漠(沙漠)、星空露营地等。

露营作为一种旅游休闲业态,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早。起初,被视为与户外、自驾、探险等关联紧密的住宿形态;后来逐步为更多人群所接受,日益成为与自驾旅居、周边休闲、微度假等密切相关的业态。2020年以来的3年新冠疫情,由于中远程出游常常难以成行,便使前往居家周边、城市郊区、乡村野外的露营迅猛发展,成为疫情场景下一道异常而别致的风景线,不仅是特立独行的旅游休闲市场看点,也是媒体舆论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值得业界加以思考和研究。

一、“露营热”的主要原因与现实意义

近几年的“露营热”,主要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由于人们苦封闭、怕聚集、忧远行,被迫选择在居住地的周边,或能够企及的城郊乡村露营,权作满足旅游需求的一种“替代品”、“补偿品”。换言之,为防控疫情而出台的诸多限制出行措施,化作了对近距离露营业态快速崛起的一种“助力”,让很多难以能够假日出游者,改为以帐篷和露营休闲。有的研究者据此称之为“歪打正着”、“误打误撞”。由于这个特殊阶段的“捂热”与“烘焙”,露营休闲得以快速生长,迅速由小众变为大众、由零零星星变为连线成片、由半温不火变为全线升温,一跃而成升国民休闲的主流业态。

此外,露营快速发展也是国民生活不断提升后,一种必然升温和加速的生活理念和休闲方式;发达国家较为普遍的露营业态,就是发展阶段和生活水平所使然。

疫情期间,露营业态的快速崛起具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调剂了枯燥的居家生活

断断续续3年的疫情防控,使得居民正常的旅游生活必需难以满足,加之公务、商务和因私的差旅也不能正常开展,使得居民生活异常枯燥。随着少量居民在居家搭起帐篷,很快便得到众人的仿效,纷纷购置或预订帐篷、露营器材,快速地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对疫情下的百姓生活发挥了调剂和舒缓作用。

(二)推动了露营业态的大众化。以前“玩儿”露营的多是“小众”人群。就连新一版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22-2030),也仅把露营作为诸多需要引导培育的休闲业态之一,倡导加快发展“自驾车旅居车露营旅游”。而今由于全民性的抗御新冠疫情,推动了大量人群加入露营行列,将其快速升级为大众化的休闲业态。专业概念下的旅游包括观光、休闲、度假等,业界长期呼吁大众转变旅游消费理念,要由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游览,向放慢脚步的居家休闲、周边度假转变。露营帐篷客在疫情期间的一夜走红,表明旅游消费已加速开展这种变化,快速地迈向大众休闲业态的目标。

(三)催兴了接轨国际的国民生活新风尚。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汽车进入家庭速度不断提升。到2022年底,我国家庭汽车保有量超过3亿,千人汽车保有量达213辆,能够自驾的人数越来越多,生活半径随之明显延长。各种露营方式的快速崛起,多与家庭汽车普及紧密相关,人们驾着汽车、后备箱载着露营设备,前往周边、城郊乃至更远处露营,由“家里蹲”奔向户外去休闲,让更多家庭从居家的传统“静生活”,变为奔向旷野的开放式生活,全身心地沉浸和拥抱大自然,实现了生活理念和方式的较大跃升,客观上缩小了与国际差距,推动了国民生活质量跨上新台阶。

(四)促进了大众旅游的转型升级。业界主流观点认为,我国旅游产品的观光比重过大,急需丰富类型、增加品种、优化结构。露营业态的快速勃发,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观光队伍,分化出一批从容、闲适、慢享的人群,或是近郊扎帐篷休闲,或是自驾车往稍远处露营度假。广大民众通过露营更广泛接触了大自然,晒太阳、接地气、赏美景,体现了“天人合一”,拉近了人与自然距离,舒展了置身天地间的天性。这一新兴的变化,相当于向原有结构的旅游产品体系注入稀释剂,逐步减少观光游的天枰砝码。大众旅游市场需求的这一变化,有助于促进旅游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

(五)开启了拉动国民消费的新风口。露营的直接与间接关联产业很多,对上下游产业要素具有明显拉动作用。以自助露营的基本配备为例,就需要帐篷、床垫、睡袋、炊具、气罐、野餐垫、折叠桌椅、预制菜、方便食品、饮用水等,把这些设备弄齐至少需要上万元,若再讲究一下品牌和档次,就得少则数万、多则十数万元,远高于普通旅游者的装备花费。2022年我国入均GDP已达1.27万美元,在世界各国排位第63名,已具备户外露营的生活条件,加之又是世界人口最多国家,随着大众露营日益成为假日休闲的新潮流,必将形成规模空前的消费市场及拉动作用。业界人士估测,2023年我国露营市场核心规模可能将达1500亿元,未来发展前景更不可限量。照此趋势发展,我国露营与国际水平的差距也将加快缩短。

二、“露营热”的基本表现与存在问题

3年新冠疫情流行期间,露营业态加速看涨,到2022年春夏之交,达到盛况空前的巅峰时刻。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露营成为户外休闲的主流业态。由于缺乏即时性的全国监测统计,人们只能通过媒体使用的“扎堆”、“连片”、“举家”等形容词,想象各地露营活动的火爆场景。以笔者对北京东南五环外的凉水河鹿圈桥南北1.5公里范围的实地观察,2022年“五一”假期,沿河两岸的林带中每天约搭各类帐篷(含阳伞、吊床等)200顶以上,每顶帐篷平均约容纳4人,每家每户以所搭帐篷为中心,开展聊天、打牌、下棋、看书、吃零食等闲休活动,儿童则是玩吊床、骑行、颠球、追逐,河边钓鱼、捞泥鳅。有的研究机构根据相关方面的数据,事后研究和推导出露营的大致状况和数据,如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露营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露营核心/带动市场规模分别为1135/5816亿元,同比增长51.74%/52.57%。由于露营过快地成为新兴消费时尚,生产厂家和市场供应跟不上现实需求,以致不少家庭要到手所购置的露营设备都需等待一定时间。

二是露营成为媒体关注的全国性热点。假日期间全国多数地方出现露营热,农村旷野、城市郊野、各类公园都布满五颜六色、席地露营的帐篷,引发各类媒体的广泛关注、热议和评论,成为3年疫情期间最受舆论关注的几大热点现象。对骤然兴起的露营热,有的持肯定和赞誉态度,积极评价百姓走到户外、亲近大自然;有的盯住露营者的不文明行为,抨击游人与自然、环保、绿化的冲突;有的客观评价帐篷露营现象,强调园林、旅游等部门应加强引导,在抓紧“立规矩”的同时,做到“疏堵结合”。

三是研究机构看好露营市场前景。由于露营需求迅速看涨,百度地图2022年初就会同“大热荒野”(户外露营品牌)上线一款“露营地图”,向公众推荐“五一”可选择的露营地。一些研究机构也非常关注露营市场,发布露营市场和投资前景的预测报告,如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露营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计,2023年中国露营核心/带动市场规模将分别达1334/7873亿元;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预计,2025年中国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将上升至2483.2亿元,带动市场规模将达到14402.8亿元。业界人士相信,随着露营成为大众休闲的常规选项,露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

四是引发国家14部委联合出台露营发展指导意见。在全面调研和加紧论证的基础上,2022年11月中旬,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会同13个部委局办印发《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文旅资源发[2022]111号,以下简称“111号文”)。应对之迅速、出台之及时、涉及之广泛、会签之众多,在旅游产业领域是罕见的,足以说明露营的崛起引起诸多部门的高度关注。全文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组织保障4大部分、几十条款、4300多字,目的就是扩大露营产品的优质供给,保障露营旅游休闲安全,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由于大众露营需求短期内快速崛起,装备加工、场地供给、露营规范、引领监管都难以配套,便出现一些令人窘迫和忧虑的情况:

(一)场地匮乏。就公共露营的合法性场地而言,绝大多数城市是严重不足的,人们很少看到明示允许露营的场地。如居民小区的周边空地、河滩荒野、郊野公园等,大都立有禁止私搭帐篷、聚餐、露营等警示牌;而经营性的露营地,在城市及周边也远远没有足量的供给,节假日都需要超前预订。因此,便出现了一些自驾者带着帐篷四处游逛,却很难找到合法扎营之地的普遍性现象,最后不得以而随便落地、落草,扯起了雨蓬、天幕、帐篷。

(二)卫生脏乱。帐篷露营者的安扎之地,多数人会选择树荫下、杂草稀疏之处,也有一些对公共绿地视而不见,随意搭设布置露营地盘的,还有的随意晾晒衣物、摆设桌椅、聚餐烧烤;在拆除帐篷后,也有一些遗漏餐巾纸、包装盒、生活垃圾的,甚至明显踩踏和压折花草、植被的现象。

(三)服务缺失。由于多数露营场所是“野场子”,不可能有充足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譬如,自助售货商亭、公共厕所、垃圾桶、紧急求救电话等,致使所有用品都要游客带齐,上厕所就要开车去找,数量很少的垃圾桶更是远远盛不下过量的垃圾,遇到有人突发疾病需要求助,甚至连准确位置都说不清。经营性的露营地也存在一些共性的服务缺陷,如餐饮质量简陋、夜间如厕不方便、参与性项目少等。

(四)干扰他人。由于露营和旅居车的无序发展,严重挤占公共资源,致使一些旅游城市不堪其扰。概括起来有三:一是胡乱停放车辆,一车占用多个车位或长期占用车位;二是违反社会公德与公序良俗,如私接水电、劈柴生火、随地便溺,小偷小摸(偷拔蔬菜、偷摘果子、偷拿公厕手纸);三是扰乱城市生活秩序,如乱丢生活垃圾、倾倒废弃物、损毁市政设施、危及防火安全、影响市容市貌等。因此,2020年9月云南普洱市三部门发文、2023年春节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发布公告,对旅居车、露营进入城区提出明确的规范和管理意见。

三、露营业态发展的基本走向

露营活动虽是露营者的个体行为,但折射的是社会发展和民生百态。当疫情防控转入“乙类乙管”后,就有自媒体预言露营“没能等到2023年的春天”、露营从此将转入下风。不管媒体预言和判断是否准确,不管露营未来怎么样的发展,到底是可持续的蓬勃兴旺,还是蹉跎、徘徊、困顿,都值得业界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露营发展势头将“降燥去火”。就今年我在各地的差旅所见和参加露营研讨的体会判断,露营未来的发展态势将经历“降燥去火”、“去虚存实”,再逐步走上更加扎实和规律之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不少人参与露营确属于无奈和从众之举,使露营的势头暂处“虚高”之位;疫情过后,旅游需求可以得到正常满足,露营便自然回落到比较平实的基点,再按其自有发展规律去运行。这种“去燥”、“去热”是自然降温的过程,也是理性和规律的回归。2023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北京东南郊的鹿圈桥凉水河沿岸只有稀少的几顶帐篷,就实证了这一现象的发展。当然,回归并不意味着重回疫情之前,许多家庭已购置露营设备,不可能完全闲置起来;一些人已体会到露营的乐趣,也不可能停下露营脚步;经营企业已认定露营的发展前景,也会陆续而坚定地实施下去。因此,未来一个时期的露营,整体上与疫情期间相比,将呈现向上、稳健和韧性的发展走势。

(二)露营的落地空间将逐步拓展。近几年露营发展所显现的瓶颈制约,最明显和实质性的问题就是缺乏落地空间。2022年14部委联合印发的111号文件所要破解的一大堵点,也就是明确用地的思路和政策。意见指出,将营地规划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保障各类营地供给,合理配置配套设施,积极拓展营地利用空间,并指明可以利用土地的方向和范围。要求支持探索在转型退出的高尔夫球场、乡村民宿等项目基础上发展露营旅游休闲服务;鼓励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乡村旅游点、环城游憩带、郊野公园、体育公园等,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鼓励城市公园利用空闲地、草坪区或林下空间划定非住宿帐篷区域,供群众休闲活动使用。上述意见,有利于为露营发展创造相对宽松的落地环境。

(三)露营业态将成为旅游开发重点。在疫情之前的旅游投资开发中,业内对露营业态没有充分认识,觉得它尚属于小众阶段,或发展远未成熟;疫情期间露营业态的一路上扬,快速扭转了业界的固有观念。在未来的旅游资源开发中,露营将成为各地重视和选择的业态,不仅把它视为休闲度假的必备业态,而且往往会与自驾、户外活动统筹考虑。尤其是在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公共设施尚不配套的西部地区,露营地开发建设将成为普遍性的选项。今年“5.19”前夕,我应邀参加在南疆和田市昆仑山下的一场活动,高端对话的题目就是如何策划建设昆玉市第一牧场的露营地,说明远在边疆地区的人们已对露营业态高度重视。

(四)露营产品建设将专业化发展

近几年的露营热所展现的市场前景,引发业界对露营发展之路的思考,投资者、规划者、运营者尤其重视现实问题的破解,大家共识性的认识是应尽快告别发展的初级阶段,尽快向更高发展阶段跨越。露营的初级阶段,就是简单设计、随意布局,主题模糊、缺乏特色,档次不高、因陋就简。较高发展阶段的露营地,应该注意以下方面:一是尽量强调主题化,从游客心理出发,根据环境和目标,确定不同的主题和场景下的露营,如雪山下、湖水畔、牧场里、枣园旁、庄园边、景区内,再加以专业的论证和策划,让露营地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让游客有流连忘返之意。二是充分考虑在地文化,把露营的业态呈现与在地文化充分融合,不仅露营设施本身可充分吸纳在地文化和民俗生活,例如,藏区的黑色牦牛毛的帐篷,既防雨又保暖,就比工厂化生产的帐篷有温度、有温情,也可把在地文化相关生活元素直接引入露营者的生活,如饮食、民俗、节庆等。三是丰富露营地活动安排,体现游客的充分参与性与选择性,如安排骑马、放牧、打草、劳作、挤奶、做饭,让游客尽量体验民俗生活,也可组织参与当地民俗活动,如云南大理剑川县的白族“三月街”、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年保玉则自然保护区的圣湖喂鱼。

(五)露营引导与监管日趋规范化。随着14部委111号文件的贯彻,有关地方应清理不合理的设定,撤销泛泛禁止露营的规定,参照国际通行的露营规则,凡没有必要设限的地方都应该准许露营,也可以做出分等定级的限定,但监管与服务应保持对等,并以提供服务为主。收费性的露营场所,则要依法依规取得开展露营旅游休闲服务所需营业执照及卫生、食品、消防等相关证照或许可,加强治安、消防、森林草原防灭火等管理,切实保障露营者的安全;也要完善配套性服务项目,有明码标价的收费标准、游客须知,提供真实准确的宣传营销信息,真正保障好对露营者的全方位服务。

四、推动露营业态健康发展的建议

疫情之后,露营业态转入常规化发展阶段,需要各级政府、旅游及相关部门、露营企业和露营者共同努力,才能把握发展方向,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解决配套和短板,让露营业态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法规。14部委局办联合印发的111号文件,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促进露营健康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我国露营发展即将跨入一个新阶段。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相当于14个主管部门达成共识,为明确导向、打通堵点、拓展空间、排除困难,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依据,也意味着露营发展难以逾越的一些障碍和掣肘,破解起来将大幅度地减少难度。譬如,文件明确公共营地与经营营地的发展导向,就是“推动公共营地建设,扩大公共营地规模,提升服务质量。鼓励支持经营性营地规范建设,提高露营产品品质”。加之,文件明确有条件的“环城游憩带、郊野公园、体育公园等,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划出露营休闲功能区,提供露营服务”。那么,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如果依旧感觉缺乏露营场地,或发现郊野公园仍旧固守“几不准”(不得露营、不得扎帐篷、不得聚会),就可以向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反映,也可以通过人大代表以提案方式质询,努力争取公共露营空间的扩大。

(二)加强开发有市场前景的露营产品。按照111号文件的精神,各地既要认真贯彻《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又要积极对应市场需求,突出露营业态的个性特色、地域文化、参与功能,努力打造露营休闲的核心产品;可结合既有的户外场地建设,加强与国家旅游风景道、国家步道体系、体育公园等建设结合,构建全国营地服务网络体系和露营旅游休闲精品线路;可积极推动营地与相关方面加强协作,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如与文博、演艺、美术等相关机构合作,与音乐节、艺术节、体育比赛等群众性节事赛事的合作,与户外运动、自然教育、休闲康养等密切融合等。

(三)努力推动露营业态向产业化发展。把露营培育为一种业态或一大产业,不仅要做好帐篷等必要设施的加工生产,培育发展露营的龙头企业,还要做大做强露营旅游休闲上下游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整体效益。要引导露营营地规模化、连锁化经营,孵化优质营地品牌,培育龙头企业。要鼓励支持旅居车、帐篷、服装、户外运动、生活装备器材等国内露营行业相关装备生产企业丰富产品体系,不断优化产品结构。还要鼓励露营餐饮、活动组织等配套服务企业创新产品服务,支持旅行社开发露营旅游休闲产品,开展露营俱乐部业务,强化互联网平台等渠道分销和服务能力建设,让露营更好地满足大众旅游休闲需求。

(四)大力倡导文明与绿色露营。我国露营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露营者文明素质也正在养成之中,需要大力倡导文明与绿色。除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外,还应加大引导、监督和惩戒力度。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在文明尺度上缩小与国际差距,如积极推广“无痕露营”,相应减少垃圾桶配置,倡导自己的垃圾自己带走;二是建立必要的责罚或追偿机制,唤醒民众的文明露营意识,对于随意丢弃垃圾、破坏生态环境的,可启动文明旅游黑名单制度,责令其承担打扫或清理费用,也可进行罚做一定时长的义工等探索;三是对具有典型教育或警示意义的不文明行为,可鼓励发起环保公益诉讼,通过法制手段和法制教育,提升民众维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树立文明旅游的新风尚。

(五)积极探索露营发展的中国之路。爱静、居家是国人的传统习惯,这就决定了很难照搬别国的模式和做法,需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露营之路。要深入研究我国国情、国民习惯、文化特色,开发适合国民特色的露营产品,同时,积极借鉴国际露营发展经验,吸纳具有普适性的通行做法。111号文件就此指明努力方向,如为满足多样化的露营需求,应大力发展自驾车旅居车露营地、帐篷露营地、青少年营地等多种营地形态;为健全露营旅游休闲产业链,应加强产业协同和融合发展,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与延展;为推动露营向高质量发展,应对有条件或者适合发展露营旅游休闲产品的品牌,以适当方式将相关指标纳入其质量认定或创建内容,如国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和省级旅游休闲城市、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

对于北京市来说,除了做好露营发展的一些共性工作,重点应研究好北京露营客源市场的特征,针对性地开发适销对路的露营产品,确保广大市民自助性露营有场地、有规范、有服务,经营性露营有特色、有档次、有魅力,保持露营产品开发和发展规范走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为谱写更加壮丽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而做好引领和示范!

(作者:高舜礼 本文原题《“露营热”的原因、未来走势和建议》载于《北京旅游绿皮书》(2023)社会科学出版社)P.87)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内地端午档票房不及预期 寄望新片提振暑期票房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