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救助者因为自己已经安全过河,可能低估了后面游客横渡的风险;二来,这个场景的处理难度确实大,不借助直升机、吊车这些外部设备,很难单靠人力救济。”近日,山东省救生协会会长王超对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陈述了他的判断。
王超所关注的是6月2日发生于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野外溪流的一起落水意外事故。至6月4日10时,被湍流冲走的两名游客被确认已无生命体征。
在时长3分22秒的救助视频中,岸上同伴对于遇险人员的救助方式引起激烈讨论,有网民评价其“做错了所有细节”。王超并不认可对普通徒步者的过分苛责,但他也指出,救助者团队的确表现松懈且准备不足。
户外品牌创始人、救援培训师阿莫认为,近年社交平台上户外游大热,但公众的户外教育尚未与之匹配。他直言:“徒步绝对不是‘有腿就行’,预见风险远比处理风险更重要。现在大家争论的焦点是怎么补救,其实更重要的是主动规避风险,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及时叫停队伍。”
有十五年经验的资深领队阿泰亦持有同样观点,他呼吁说,“久居城市会失去对自然风险的感知力,不管是自行组团还是商业化团队,都应尽快建立行业标准,考查准入资质,让参与者更成熟、专业。”
一旦形成“死亡v字”将很难挣脱
在对本次事故的复盘中,“死亡v字”成为核心高频术语。
“像视频中横渡河面时,同伴在两头拉着绳索,绳索与河面呈90度,在渡河者走到河流中间位置时,一旦受到水流冲击力,人所在位置就会形成一个尖尖的‘v’字,水流的巨大能量加之人的体重,此时渡河者就处在一个极端受力的状态中,所以也被叫做"死亡v字"。”阿莫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解释说,人体其实很难在“死亡v字”中挣脱,加之两游客在冲击下滑倒,就更难有生还机会。
遇险者陷入“死亡v字”状况
王超和阿泰的观点与之相似,认为一旦形成“死亡v字”,救助将陷入无解。阿泰表示,视频中两个人处在湍流中,以为三四个男人就能拉起来,这是一种误判,其实就算现场所有人全部去拉,也未必成功。他很遗憾,试图救助女性游客的红衣男子若能及早上岸,与同伴共同牵引体重较轻的女性,尚有一线生机。王超则提出,此团队未配备专业设备与物资,也未能及时求救,失去了向外借力的时机。
对于网络上争执不下的“正确方案”,另一资深户外爱好者“觉姐”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提供了她所设想的几种可能:为避免形成“v字”,可能有两种方案。其一,是将视频一侧的梯子搭至河面,因水流中有推力,梯子需搭高一些;其二,是将绳索拉高,从空中通过,这需要专业的绳索技术,而且绳索与水面的净空距离一定要充足,不然仍旧会形成垂直角的“死亡v字”。
假如已经形成v字,觉姐提供的解法是尽早割断绳子,随水流飘走,到下游寻找安全地方上岸或等待救援。她猜测,遇险者最终遇难的直接原因是在v字底被水流压制了2分钟,“普通人在水下根本就扛不了2分钟。”
视频画面显示,遇险者曾持续呛水
阿泰补充说,“割断绳索顺流而下,如果在下游撞到暗礁或者石壁,生还概率也不会很高。”
对于风险预见比处理更重要
6月2日前,一则当地降雨前的视频显示,事发溪流的石头露出面积较大,游客有序踩着石块过河,看起来并无风险。觉姐认为,“自然变量有了变化,风险会大大增加。视频中已经通过了的人,那是侥幸。但不会每个人都那么幸运。”
降雨前水面平静,石块露出(图源网络)
多年来上高峰下险滩,几位资深户外爱好者共同的感受是——“越玩户外越胆小”。因此,他们亦有一个共识:如在峡谷溪涧遇到大雨,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原路返回,不要以身犯险,“即使是溯溪经验丰富的人员,缺乏专业装备的前提下,也不要去尝试这样的瀑布路段。”
有些经验但知识不足,在王超眼中也是一种“危险”的状态,他解释说:“你自己会游泳,能渡河,不代表你能帮别人过,这是两回事。有点经验的‘野驴(户外驴友)’却往往意识不到这点。”
阿莫在经年积累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观念:对于风险,能预见远比会处理更重要。如今争执不休“如何救”的问题,其实已经失焦。
“现场多一块少一块石头,救援方案都天差地别。”他认为,因场景、人员存在特殊性和个体差异,一概而论的救援方案并不合理。相比事后补救,他更在意事前对风险的充分估计与规避,“敬畏自然,同时每个人都应建立风险管理意识。”
阿泰作为十余年的领队,经常需要作出“撤退”的决策。“队友通常觉得来都来了,我一定要走完全程,那种征服自然的欲望其实很难平息。在这个时候,如果你提出撤退,对于普通人来说,耗费了很多心血、精力才走到这里,在一步之遥的时候劝服他们转身往回走,这个决定其实很难下。”阿泰回忆起队友们几次经历了高原上的肺水肿、风雪中的失温,恰恰是靠他谨慎地按下“撤回键”,最终全队无恙。
阿泰与“aa团”队友在水边
“aa团”是对户外爱好者自行组队的称呼,阿泰对这个说法的理解是:不仅是车费、餐费和住宿费aa,更是风险共担、责任平摊。这意味着,一个决定应当对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负责。
户外开团亟需制度“安全绳”
《2023年度中国户外探险事故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425起,涉及人员1350人,受伤320人,死亡及失踪182人。其中,登山156起,徒步83起,野外游泳69起,分别名列前三。
觉姐对于社交平台上鼓吹随意野游、冒险“出片”的风气颇为不满,“博流量的打卡视频和户外攻略分享,有时候会对不少人形成误导。现在有些被短视频和图文平台吸引的新人,缺乏基本常识,我们会称为‘小白刺客’。”
社交平台上,求“徒步搭子”的内容随处可见
愈是热潮涌动,愈需要制度性的外力约束,牵引潮水至正确流向。阿莫形容户外活动“看似门槛很低,实则门槛很高。”
他提到,目前国内有自组织与营利组织两种基本模式的户外团,但对领队的资质、技能等均未有明确规定,导致市面相关团队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甚至有一些客单价很低的老年人户外团,之前也发生过不少事故。”阿莫叹气说,“为了不让客户扫兴和退款,领队顶着风险前进的概率较大。”而在自组织的团队中,“徒步搭子”式的集体出游就更难言保障。
游泳、登山、急救,包括三角巾包扎、海姆里克法、aed使用……王超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展示了山东省救生协会开办的一系列技能培训课程。户外活动的技能包里,理应装满资格证书。但实际上,符合这类理想标准的驴友少之又少。王超提到,其实早有“户外领队证”这一资格证书,但在一些非正规、小规模或个人自发组织的户外活动中,并未强制要求领队持有。他语气严肃地警告,“不是说你旅游旅多了,或者走了几年野路就能当领队了,盲目自信很可能会害了别人。”
在王超的设想中,野溪野滩在降雨后,也应有警戒线一类的提示信息,乃至设置执勤人员予以看守。对于游客,他呼吁,“最根本的还是不要随意到无安全设施的野生景区去,不要走野路,否则专业救援也难以及时赶到。”
一套在组团户外中可复制与执行的sop(标准操作流程)是阿莫的期许。“组织开团时,你应当去到现场做一个风险评估,对所有风险点进行风险处置,并准备针对该条线路的应急预案。”在阿莫看来,对于商业团体而言,更不能为短期利益而随意开团,“草台班子”将使参与者时刻置于险境中。
领队继续迈向职业化、专业化,操作流程固定与公开及建立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是阿莫眼中徒步游健康持久的发展方向。
阿泰则更进一步,希望建立严格的外部监督机制,以拉紧户外组团的制度“安全绳”。2023年10月,四川省曾发布《关于加强未开发开放区域旅游活动管理的通知》,规定游客进入“野生景点”需担责,是严格机制探索的尝试。他认为,该机制的建立牵扯体育局、文旅局、自然资源局、环保局等多个部门,组团徒步管理需跨部门协作,即便有法律、通知背书,强力监督机制的建立也较为缓慢,落实相对困难,这也是目前的困境所在。
并且,目前培训班一类机构颁布的技能证书,考核宽松,背书力度有限,这也令他有些不安。“如果有领队公开透明的信息可查,我一看就知道他学过哪些东西,相应地判断其适不适合具体的户外徒步场景,可能心里就踏实多了。”
在此之外,阿泰还大胆设想过“分级制”。他向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举例,“例如以字母为梯度,一个体能与知识水平仅c级的人,就不允许他参与a级强度的户外活动,对人和活动的匹配度作出区分,也可能是个好办法。”
在阿泰的“驴友团”中,曾有一对年轻人因徒步结识,而后步入婚姻殿堂,并且婚后也坚持一起探索自然,这种人与人的联结正是组团户外游存在的意义所在。但本次事故或许会使得公众对户外出游完全望而却步或产生偏见,“因噎废食是最不可取的。”阿泰产生了些许忧虑。
作为资深徒步玩家,阿泰的愿景是,所有机器与机制都应服务于人,从而让公众“更好、更安全地享受户外,最终平平安安回到家。”(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阿莫为化名)
(来源:大众日报 记者 张瑞雪)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