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提前买了“五一”机票的网友大呼吃亏!“1560元买的机票现在卖580元,关键是我3个人,意味着白送了3K”;”买的时候1800元,现在800元?我还两大一小,直接原地消失3000元。谁能想到单程的机票,我花了5000多元,坐的还是春秋航空。还没出行,心情已经大打折扣了!”
还有网友总结说,”这两年小长假都搞这种套路,先涨到全价,没人买才一步一步降。“为了不被割韭菜,网友们还总结出了与OTA和航司“斗智斗勇”的经验。
太离谱!
网友热议“五一”机票跳水现象
一位IP四川的网友告诉记者,自己提前一周在飞猪平台上预定了一张4月28日从成都飞往青岛的中国联合航空(以下简称“中联航”)的机票,票价加上机建燃油费共计900多元。但是出行前两天,她意外发现同一航班的机票价格竟然大幅下降,购买仅需500多元,降价了近一倍。出于经济因素和消费者权益的考量,该网友决定尝试为自己维权。经过与飞猪平台和中联航两方人工客服的沟通,该网友最终成功退票重买,并获得了由中联航发放的600元抵现券(与退票手续费等额)作为补偿。
此外,另一位IP北京的网友也向记者反映,她于4月初在携程购买了两张“五一”期间北京至广州的往返机票,整单价格近5200元。然而在4月28日,她再次登上携程查看机票价格时却发现,两人往返机票只需不到2500元,跌幅显著。对此,该网友表示机票价格人均波动10%甚至20%个人都可以接受,但是此次“五一”期间机票价格的大幅度跳水实在超出了其承受范围。
如何防止被割韭菜?
国内航司就机票保价推出相关客票退改规则
为什么五一机票会大幅降价?
事实上,主流航司目前往往会应用两套系统共同完成机票的价格决策。首先,航司使用运价管理系统是基于成本和客流量的判断,定下不同舱位在不同时段的价格。此后,再基于收益管理系统,决定不同的折扣舱位分别放出多少座位,并对该次航班的综合收益做出预测。
一位小红书的网友对此解读道:出行人群永远分为时间敏感型和价格敏感型。时间敏感的通过高价格提前锁定出行,价格敏感的通过长时间蹲守以及可能无法出行的风险来获得低价。航司定价模型就是基于这个来定的,价格的调整背后只是无情的最优数学模型罢了。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机票买贵了”能否退了重买的问题,今年年初,中国国际航空(以下简称“国航”)发布称,为每位国航移动端注册用户发放两张国内无理由退票券,有效期一年。同时,全销售渠道购买的999开头且国航实际承运的国内客票,可于购票2小时内免费退票。
此外,国内其他一些航司也在逐步接轨国际惯例。年初,中国南方航空(简称“南航”)、中国东方航空(简称“东航”)相继公告称,如购票后发生票价降低,允许在购票后24小时之内重新购买客票,符合一定条件的原客票免费办理退票。该政策与美国的航空公司必须提供24小时不付款原价保留机票的服务、允许机票在购买后24小时内无条件免费取消且不能收取任何罚款的退改规则颇为相似。
为了不被割韭菜,网友们也总结出了“斗智斗勇”的经验:“先投诉OTA平台,再投诉航空公司,最后一步民航总局”;“死皮赖脸要求在线旅游平台退,平台有可能出于'人道主义'和用户关怀补贴你无门槛券。”
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
专家建议灵活安排“捡漏游”
科学的算法遇上了后疫情时代的不确定性,导致机票上涨下跌幅度愈来愈夸张,部分航线“临阵降价”的反常现象从去年国庆延续到了今年“五一”。
针对这一现象,去哪儿大数据研究院研究员肖鹏进行了分析。他表示,不同于去年“探亲+旅游”的模式,今年“五一”旅客以纯旅游为主。从预订量来看,2024年“五一”期间旅客量将超过2023年同期,但热门旅游城市的机票、酒店平均支付价格却有所下降。去哪儿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0日,2024年“五一”假期的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30%,酒店平均价格降低20%,肖鹏表示这主要是由于航班量、酒店房间量的增长,以及旅游市场环境的改善和消费者出行选择多样化所致。
肖鹏进一步指出,与2023年相比,今年的航班量和酒店房间量均有所增加,供应链恢复后,供求关系趋于合理。同时,旅游平台、商家和市场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也有效抑制了恶意涨价、哄抬价格的不良现象,使得旅游市场环境更加健康。此外,随着越来越多境内小城市旅游目的地的发掘以及出境游的逐步恢复,旅客的出行选择更加多样化,不再扎堆大城市,进一步缓解了热门城市的旅游压力。
对于尚未确定五一出行计划的游客,肖鹏建议可以关注实时票价变化,哪里有票就去哪里,“捡漏游”或将成为今年“五一”出行主流。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