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作为以河流为载体的国家文化公园,沿河文化的挖掘与表达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放眼全球,要阐释好黄河、大运河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精神气质,就得讲清楚作为中国大河所代表的文明和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就如同中国人所知悉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概而言之,就是对世界讲好“黄河故事”、“大运河故事”。
黄河和京杭大运河是举世闻名的大河,也是关乎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和国家命运兴旺昌隆的母亲河,无论是华夏多民族的文明发祥、民族融合、社会进步,还是农桑稼穑、商贸航运、文化交融,至今都离不开她的赐予与恩泽。山东作为两条大河交汇的唯一省份,世代受其滋润与哺育,新时代又赋予两大河流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光荣使命,只有依托地理区位和经济文化的综合优势,发挥齐鲁人民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聪明才智,方不辜负时代重托和民众期盼。
在此,我想围绕黄河、大运河(山东段)的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就其中的旅游产业创新与突破谈一些初步的思考。
一、突出开发旅游核心吸引物
我国旅游业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一再说明旅游开发的成功概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核心吸引物的魅力,而非投资规模、开发面积、硬件设施。基本原因在于,客源流动已高度市场化,游客的喜好和市场评价,决定着对旅游产品的消费取舍;与之相比,景区的名号、等级仅发挥“皮毛性”作用,宣传营销也只是引导游客注意力。
--要摈弃泛泛改善供给侧思维。在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背景下,各地纷纷依照文化公园的理念、规划和布局,对当地旅游资源、产品、线路加以梳理和整合,形成新一版的所谓发展蓝图和项目开发清单,提出大面积、多项目、巨投资的发展设想。其实,应强调各地要保持理性和定力,淡化或摈弃泛泛改善旅游供给侧的惯性思维,方有利于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向相接轨;只有主动深入地研究客源市场,针对性地改善市场供给侧,才能避免陷入弯路、包袱或困境,这是当下各地应保持警惕的。
--要选好与抓好旅游核心项目。各沿黄河、大运河地方的重点旅游项目不会少,但堪称全流域旅游核心项目的,在山东应首推2处。一是黄河入海口,要尽快解决旅游通航问题,之后要努力丰富各类交通载体,如低空飞行、河上渡船、海上游艇、两栖运载工具等,让游客能够尽情观赏河海交会奇观,领略黄河的壮阔与壮美;二是黄河与大运河的交会通航,目前“黄运交汇”而实际不相通的地段,应加紧论证开凿穿越黄河的隧道可行性,争取名副其实的实现大运河全程贯通,哪怕仅限于非汛期的旅游通行。如果这一工程能够实施,将具有标志性的时代意义,一定会形成国内外的广泛聚焦,一跃成为世界级的人类奇观。从目前我国已修建过海隧道、穿江隧道的技术实力看,应该有其实施的可能性;当然,如果工程造价巨大、或难以排除重大的安全隐患,则另当别论。
--要以导向性投入保障重点开发。政府有关部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应对沿河旅游资源的品位进行专业把握,以此作为引导投入和配置资源的依据。对于能够对应全国性或世界性市场的旅游资源,可作为拳头产品或旅游目的地去培育,争取列为国家或省重点扶持的开发项目,优先给予导向性资金的支持,并列为产业要素重点配套的项目;对于以面向省内和当地客源为主的旅游资源,可列为旅游集散线路上的节点加以开发,主要依靠市场化渠道去筹集开发资金。
二、着意创新旅游业态与产品
两大河流所流经的各省市旅游开发,自改革开放以来就未曾停止,并非是“一张白纸”,要进行旅游业态和产品的创新,并非轻而易举,必须深入做好创新与特色的文章。两条大河所流经的沿途流域,并非只是相类似的地貌景观,沿河百姓也并非一种生活方式,靠水吃水的生产工具和劳作方式也是形形色色的,这就为旅游资源的挖掘、开拓和突破提供了无穷的素材,关键是要在旅游业态和文旅特色上,专业化地做足、做深、做透文章。
--要客观评估沿河旅游开发的现状。几十年来的沿河旅游开发,概括而言是“粗多精少”。大凡沿河的重要河段、古镇老街、码头船闸、官衙税司、集市商埠、市井勾栏、茶馆酒楼、客栈民宿等均已开发为各种旅游项目,但具有省域市场影响的并不多;只有少量的一些河段具有这种影响力,以黄河为例,像青海的黄河源头、贵德河段,甘肃的刘家峡、兰州河段,宁夏的沙坡头、沙湖,内蒙古的黄河几字弯、包头湿地,晋陕壶口瀑布,山西的大禹渡、风陵渡,河南的三门峡、山东的黄河入海口,算是在旅游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在国家文化公园的旗帜下,搞好旅游产品和游览方式的创新,亟需开放的思路、市场化的意识、开创的精神、专业的功夫。
--要淘汰缺乏市场前景的旅游业态。对过于一般化、明显不符合市场需求的业态,应该限期改造或淘汰;同时新产品开发避免简单的借鉴和移植,对市场已大量存在、且游客反映一般化的业态,不要轻易再予增加。例如,黄河流域九省区已有各级各类博物馆45家,展出内容大同小异,如再考虑建设黄河主题的博物馆,就必须切实创新和突破。
--要加大对应游客需求的业态增量。从近些年的市场反响看,沿河两岸已很难承载大场景的人造景观,一般的旅游大项目、大场景、大开发也要慎重;要积极探索小而精、小而有参与、小而有情调的旅游业态,加强精细化开发,突出文化品位,加强审美性、趣味性、体验性。
--要加强沿河夜间消费开发。要适量开发有亮点的夜间休闲消费场所,以专业的灯光和美化设计,做好沿河的夜间景观,并适度向岸边旅游、休闲点的延伸,打通与当地居民生活圈的隔阂,营造主客共享的休闲氛围,开展夜游览、夜娱乐、夜餐饮、夜消遣、夜消费等,让沿河休闲成为迷人的人文风景。
三、深入挖掘齐鲁文旅特色
作为以河流为载体的国家文化公园,沿河文化的挖掘与表达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放眼全球,要阐释好黄河、大运河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和精神气质,就得讲清楚作为中国大河所代表的文明和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就如同中国人所知悉的“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概而言之,就是对世界讲好“黄河故事”、“大运河故事”;具体到山东的这一段,就是讲好山东篇的故事,讲好沿河的历史人文、齐鲁文化等。
--要挖掘山东沿河文化个性。两大大河流经了那么多省份,接壤和邻近河段的人文都具有近似性,所孕育的河湟文化、河洛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等,也有相当的交融互鉴的成分。因此,如何避免沿河产品的雷同化,尽量体现各地的特色,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重要课题。以大运河的旅游开发为例,江浙开发起步略早一些,常规业态多已陆续呈现,若山东不努力去凸显自我,充分挖掘和体现齐鲁风格的自然、历史、人文特色,便可能出现产品形态和内容的某些雷同。
--要凸显山东沿河旅游文化特色。任何的特色与优势,都是比较而言和相对而言的。山东既要与自己过去几十年的旅游开发相对照,更要作“走出山东看山东”的异地比较,方利于看清与周边省份的大同小异;既要进行头脑里、笔头上的研讨比对,更要做旅游开发实践上的比拼,搞清楚哪些方面已落伍、哪些方面还有可能超越;既要作“闭门造车”式的研究和规划,挖掘自己所认为的齐鲁特色,更要“开门纳谏”广泛倾听旅行社、旅游者的意见,搞清楚市场需求侧的现实期盼。
--要针对项目做好点上的文化挖掘。沿河文化的展现会有主次之分,有的要突出和重点的彰显,有的只是拾遗补阙的点缀,但都要落实和体现在文旅项目上。故而,做好点上的、项目上的挖掘很重要。譬如,在两条大河的交会地段,理论上最应展示两河文化的交融,但落到具体的挖掘、梳理、展现上,到底哪一处是黄河文化、哪一处是大运河文化、哪一处体现的两河文化的交融,就需要专业的文化研究和旅游表达,并落实为对游客的文化释读与讲解。只要做到了深入、具体和细微,自然便可避免旅游开发的雷同化,文化的地域性特色也就跃然而出。
--要积极推进文化资源的旅游利用。如戏剧、曲艺、杂技、武术、非遗等。这次会议的承办地聊城市就是知名的戏曲之乡,曾有13种地方剧种的传唱,现有聊城花鼓、东昌弦子戏、阳谷谷山调、莘县二夹弦、冠县蛤蟆嗡、临清驾鼓等,应积极向外地游客展演。也可借鉴各地小型曲艺的演出方式,如浙江绍兴沈园的“堂会”,让诸多文艺形态为旅游者“百花齐放”。
四、主动发挥旅游的融合带动功能
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旅游开发只是几个组成部分之一,但从旅游的产业属性和特征看,旅游行业仍然可以凭借对相关资源的依托和拉动,把旅游业的融合与辐射功能发挥出来。
--要统筹把握旅游开发的重点与节点。作为极大尺度的线性遗产,必然要选择沿河的若干重点和节点,以揭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性、文化性、功能性。我浏览过几省的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大都是“核心、圈、层、带、廊、点”的规划布局,但作为文旅项目的核心和重点还应进一步突出。这就像是对万里长城的旅游开发,要有山海关、八达岭、嘉峪关、玉门关、阳关等一些亮点。突出国家文化公园的旅游开发重点和节点,其道理和思路也是相通的。这些重点和节点的选择,要首先考虑客源市场的现实需求性,再按照规划和标准加以筛选,并做到宽严适度、宁精勿滥。
--要理性抑制过分乐观的市场期望值。各地普遍把建设国家文化公园视作重要发展机遇,期望以此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一些地方出现了争相搭车、追赶绑定的现象。需要加以提醒的是,即使把某一个点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列入其中的某一功能板块,也未必就能带来经济效益,有的甚至还要不断向里“贴钱”。以现在的世界遗产地或国家5A级景区为例,同一称号下的旅游景区接待规模相差悬殊,最高与最少的竟相差百倍,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因此,应放低对国家文化公园这顶“帽子”市场影响力的期望值,方有利于统筹做好相关工作,避免旅游项目开发的泡沫性。
--要顺势开发若干“非景之景”。从与国际旅游接轨的方向看,旅游未必就是去景区,景区未必就是收费,未来的方向是造就一批主客共享的“非景之景”。这种“景”,可以是景区类的形态,如杭州的西湖,也可以是纯自然的山水风光,如318国道沿线所见,也可以是城乡与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景观,最大特点就是不收门票。澳大利亚珀斯市有一叫弗里曼特尔的小镇,镇上就有若干这样的“非景之景”:一个100多年历史的古老集市,一座开发为博物馆的老监狱,一处海鸥群集与就餐游客抢食的游艇码头。老挝的朗布拉邦被誉为 “百寺之城”,每天清早就可看到各寺院的僧人沿着固定线路排队行进,老百姓跪在路边虔诚地“啖佛”,把斋饭、粽子、水果亲手放到僧人的钵盂里,这一场面成为外地游客每早“打卡”的难得景观。从国家文化公园划分的4类主体功能区看,开发“非景之景”是可有所作为的,有益于发挥旅客进入后的综合带动作用。
--要主动补齐旅游要素的短板。国家文化公园提出实施6项基础工程,即“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人才培养”。其实,这些工程几乎都与旅游相关。如可借鉴贵州民族生态博物馆群的做法,选择一片自然和人文生态保护较好的区域,探讨建设一座黄河或运河文化生态博物馆群,将各项基础工作一体化贯彻,让沿河的文化遗产继续原地生活发展,由世居民众来保护它、享用它、展示它。再如,“数字再现”是绝大多数地方的短板,可通过填补空白的相关建设,为旅游者提供生动形象的影像资料。
总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可贵机遇,旅游业要积极发挥其综合性、融合性、拉动性强的产业特性,围绕更好地满足和优化旅游需求侧,主动地加以创新和开拓,争取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