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国家数据局数据资源司副司长张慧星在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据要素高层论坛上透露,正在加快研究制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政策文件,针对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不同属性特点分类施策,部分政策很快就会出台。
事实上,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作为探索数据赋能发展新模式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都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重中之重”,相关政策举措接连出台。
2022年12月份,《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发布,随后,多个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围绕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推出诸多创新举措。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朱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共数据是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管理价值的资产。在数据资产化、资本化的过程中,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和资产化是让数据资产动起来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基础制度体系
日益稳固
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席卷,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尤其是事关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数据,成为了实践探索的“试验田”。
所谓公共数据是指,由政府机构或其他公共部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收集、生成、处理和持有的数据,包括政府事务、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数据。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与数据要素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开发利用公共数据有利于让数据资产“活”起来。首先,有助于提升治理能力,通过精准数据分析优化政府决策和服务。其次,为企业提供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最后,合理利用公共数据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工作人员看来,通过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如公共数据场内交易先行先试,有利于增强市场的信心。同时,通过让公共数据优先流动起来,有利于引导市场数据等陆续入场交易,进而逐步实现数据交易市场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一直都是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到地方,接连出台有关政策和指导意见,推进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工作。
例如,从国家层面来看,2022年12月份印发的“数据二十条”提出,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从地方层面来看,北京市发布《关于推进北京市金融公共数据专区建设的意见》,成立金融公共数据专区;上海市出台《上海市数据条例》,以专门章节规定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制度;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广东省经济促进条例》,构建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
此次,由国家数据局牵头拟颁布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政策将进一步筑牢公共数据开发利用基础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据张彗星介绍,公共数据方面,按照用于政府治理、公共服务以及行业发展和企业经营等不同的用途,对政务数据共享以及公共数据开放和授权运营分别作出制度安排,重点是鼓励和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规范数据运营活动的开展。
公共数据开发利用
仍需探索
目前,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引导以及各地积极探索实践,我国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模式日渐清晰,主要有政府自行开发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公共数据开放模式、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模式和公共数据交易模式等五大类。
在朱民看来,各地开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思路和实践各具特色。以上海为例,其在公共数据管理领域的政策和实践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平台建设、数据运营、产业培育等,加快实现公共数据、行业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开发,可探索和想象的空间很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陈晓华对记者表示,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数据质量和标准化不足、隐私和安全风险、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数据价值评估困难等问题。此外,数据权属安排以及数据开放、授权使用的经济性等问题还有待解决。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面对挑战,各地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勇于创新突破。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需要建立健全公共数据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框架,明确数据权利归属,制定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的相关标准。其次,应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的标准化和互联互通,打破数据孤岛,促进数据的高效流通。再次,培育和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引入第三方数据服务机构,提供数据清洗、标注、分析等服务,增强数据的可用性和价值。最后,鼓励创新和试点项目,探索公共数据与私人数据融合利用的新模式,在推动数据资产化的同时,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