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科技8月2日讯(记者 李婷)数字经济浪潮下,央国企升级加速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纳入“十四五”规划的重点目标中。
随着数智化转型的深入,央国企转型难度逐步升级,战略和愿景也发生变化,数智化和业务融合发展的呼声渐高。用友集团副总裁郭金铜称,企业现在的核心诉求不是流程化的降本增效,而是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大型企业的数智化转型关键是需要融合组织的运营模式,找到一个业界领先的数智化服务商,结合业务特点针对性地推进数智化进程。
业务数智化推动企业创新变革,实现可持续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成为业内共识。
转型步入深水区,业务融合呼声渐高
近年来,关于数智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引导支持数智化产业发展。
自2016年7月发布《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后,《“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相关政策法规接连落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及路径日益清晰。
央国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有企业营收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接近七成,央国企数智化转型进程与数字中国建设息息相关。
但“大象转身”并非易事。郭金铜表示,大型企业业务和组织相对比较复杂,不少央国企涉及国家安全问题,对于数据比较敏感。随着数字经济渗透率提升,数智化转型进程的深入,央国企的数智化挑战也在不断升级迭代。
腾讯研究院、腾讯云、国务院国资委干部教育培训中心2022年发起的联合调研结果显示,央国企更倾向于优先切入提升管理效率,以及优化营销与服务,来开展数字化转型。在业务端生产和运营、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转型较为滞后。
跨过数智化转型初级阶段的央国企,衍生出更加复杂的需求。用友副总裁罗小江对此深有感触,他发现当下企业不止需要技术工具和能力,更多的是需要协助企业在稳健的数智平台上跑通业务,这是众多大型企业的客户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过去企业数智化,主要表现是技术部门采购了数据中台等工具,但事实证明新工具对于业务的促进、转型升级、创新并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从本质上来看技术和业务完全脱离。
时移事易,在和众多客户沟通中罗小江观察到,一方面,企业关注数智化系统能否让管理者方便地连接使用,另一方面,不少央国企的核心需求是企业旗下多产业板块如何有效协同,拉通管理企业和多个业务板块的数据。诸多大型央国企是产业链链主企业,不仅希望能够将自身能力赋能给下属公司,还要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生态内信息和数据互通,同时兼顾权限、角色、区域、应用场景等因素。因此,特大客户更期待通过Pass平台更好地服务业务。
数智化底座支撑技术和运营可持续发展,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数智化需求升级后,央国企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转型路径和目标。基于用户洞察,用友Pass平台iuap专注于促进技术业务和数智的深度融合,为企业提供更加柔性的解决方案。
由于没有先例可供参考借鉴,用友和企业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也探索出不少创新实践。
用友曾服务的一家央国企对数智化应用系统提出了极其严格的两点要求:其一,所有的软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设计;其二,遵循复用体系构建理念,即软件工程可持续迭代发展。这意味着,企业将可复用的能力沉淀在业务层,在底层技术基础之上组建业务相关应用。
为了确保App的适用性,在系统上线前企业构建了一套App质量评估和管理体系,覆盖组件的提取、开发、测试、上线、验证、发布等流程。
所有的研发人员都参与到完整的效能管理中。在企业的办公楼内,可以看到每个决策都有相应的看板,展示业务应用及其价值,节约了人效还是提升效率,抑或是激发创新,对于每个环节的效用一目了然。
另有专门的软件评测单元支持所有流程互相验证,左右互锁,流程互通。此外,企业旗下不同院所也可以共用。即便完成定期工程后,研发系统还不一定能上线,业务部门持有一票否决权。
罗小江称,实现可持续技术的构建和可持续的商业应用,核心是有很好的数智化底座支撑。用友输出的不只是一个数智化工具,更重要的是和企业共建体系规范。在上述实践中,用友基于客户的质量要求进行流程管控,打通流程、数据和看板,投入到数智化生产系统中应用,进而推广到所有的业务体系。
作为数智化底座平台体系,用友iuap构建了“三中台+三平台”,涵盖业务中台、数据中台、智能中台,以及技术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连接集成平台,为企业提供数智化工程体系和可持续运营体系。在此基础上,用友BIP(商业创新平台)深入财务、人力、供应链、采购、制造、营销、研发、项目、资产、协同十大领域,推动企业业务和数智化的深度融合。
技术持续迭代,与时俱进变革创新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数智化命题中,央国企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继续书写答卷。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