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采访中,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赵思峰提到一个有趣现象:以前,农学是个“冷专业”,一年就有60多名学生申请转专业。而如今,申请转专业的只有个位数。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新疆农业农村的发展情况。天山南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农村这个广阔天地,是件好事!
笔者在新疆各地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农村找到了创业发展的机遇。科技小院,有推广良种良技的科技人才;田间地头,有敢想敢干的新型职业农民;广阔田野,更有扎根一线干实事的驻村干部;打开手机,聚焦乡村的博主和主播们让农村生活和农业产品抵达天南海北……
新时代以来,新疆农业生产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以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早已成为历史,锄头、镐头、背篓……家里的传统农具被送进了农耕博物馆。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遥感技术、物联网、无人机、智能机械等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年轻人在田间劳作,用的是无人机、拖拉机、收割机的控制器。将智能化高端化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在田野中,一人管好成百上千亩的农田,农业服务发展的半径上千公里。
年轻人扎根乡村,因为找到了干事创业的舞台。近些年,新疆优化向重点乡村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把驻村工作队派下去,把当地干部培养起来。各级干部聚焦乡村全面振兴,为有意愿投身乡村建设的年轻人才搭建了干事创业的舞台。正是看到了这一机遇,仅在新疆兵团共青团农场,就有50多名90后年轻新农人返乡。他们普遍认为,下地务农是比城里坐办公室累得多,但是干部支持、政策到位,他们干事创业有底气,未来有前景有奔头。
年轻人热衷回乡创业,离不开越织越密的政策体系。近日,新疆还专门出台103项措施,就为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总的看来,新疆农学相关岗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以石河子大学农学院为例,一届500多名毕业生,面对的就业岗位就超过了4000个,农学已成了热门专业。
当前,时代和科技的支撑,国家政策的引领,为新疆青年们提供了机遇。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成了新型职业农民。在这场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中,乡村日益呈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