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教育 > 正文

原标题:两岸学生同上京剧课 唱念做打间感受国粹魅力

  “京剧是两岸共同传承的国粹经典。两岸青少年多多接触,定能获得文化滋养,涵养文化底蕴。”旁听了一堂特别的京剧课后,北京京剧院台籍演员陈丰3月31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当天举行第三届两岸中学生线上交流活动,台北市私立静心中学和北京市京源学校师生相会“云端”同上京剧课。赏京剧名段、学“猴戏”动作、绘非遗脸谱……学子们在唱念做打间感受国粹魅力,品味中华文化。

  课上,台北现场的学生分享了其自编自导的历史短剧《人未还》《一晌贪欢》的背后故事,学生们讲解道,两部剧本的灵感分别来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琵琶行》和《长恨歌》。

  京源学校金帆京剧团的学生带来一出《大登殿》,赢得两岸师生喝彩。该段选自传统京剧《红鬃烈马》,讲述了薛平贵得代战公主之助攻破长安,与王宝钏和代战共庆团圆的故事。

  表演者为平均年龄约12岁的小“演员”,他们多已学戏四年有余。扮演王宝钏的女孩刘奕萱专工“程派”青衣,演出后她向中新社记者介绍,“程派”唱腔的特点为“以气催声”,需要劲头;扮演代战公主的迟语诺说,其表演风格参考了荀派花旦,因此角色更灵动活泼。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在北京现场京剧教师董艳杰的教唱下,梅派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的唱词从视频那端的台北现场婉转传来。

  静心中学学生的演绎得到董艳杰赞许,“音准音色都不错,只因隔着屏幕,孩子们对口型和具体发音位置的把握稍稍欠佳”,她期待有一场面对面教学,效果定会更好。

  “台北的学生学得很快。”陈丰评价道,若孩子们来北京学戏,绝对不虚此行。接触京剧表演已有四十余年,陈丰认为,京剧传承在台湾颇受重视,“当地有很多京剧团,许多戏相当有水平”;回忆十多年前返台演出,当地民众对京剧的喜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票友们展现出极大热情,对大陆京剧名家的表演特点也非常熟悉”。

  经大陆京剧脸谱绘画非遗传承人杨强的讲解,学子们绘出“孙悟空”脸谱;在“猴戏”演员刘畅的带领下,两岸学生体验“棍花”表演,经过数次练习,动作也略显潇洒。

  “能在课上欣赏到京剧的华美服饰、近距离接触京剧,是难得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透过表演感受到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台北现场,静心学校的学生总结课堂收获时说。京源学校的学生们则邀请台北同龄朋友们来北京,沉浸体验京剧魅力。

  “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我们的手已好久没有握在一起了。”回顾两校自2016年以来开展的交流活动,京源学校校长白宏宽在北京现场发起邀约,期待两校师生早日相聚线下,以圆牵手之盼,共叙挚友之谊。他说,“相见为期不远,盼这一刻早日到来”。(朱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小明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