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处鸟瞰,目光所及皆是满目葱茏,耳畔充盈着山间小溪的回响——“万马奔腾”的石林和娇艳欲滴的玫瑰花海紧紧吸引着游人的目光。今年“五一”假期,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爱琴海”“万马奔腾”等景区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里不是北方的广袤草原,而是位于“世界锑都”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26座废渣集中管控填埋场之一。
时间回溯到十多年前,这块土地还是一片荒凉,地表裸露,植被荒芜,不见一丝绿意,只留下一个个工业烟囱升腾着废气。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鼎盛时期的锡矿山矿工最多达10万余人。当“热闹”落幕,由于长时期、粗放式的矿业开发,7500万吨历史遗留废渣遍布于各个角落,房屋、耕地受损等多重生态问题层出不穷。
2009年,冷水江市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一个难题牵动二级政府
锡矿山作为中国锑工业的发祥地,锑资源贮量、锑产品产量、锑产品质量均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撑起了世界锑产业的半壁江山,它的开发历史至今已有120余年,长达一个多世纪的辉煌矿业史。
为解决遍布堆存在锡矿山区域数千万吨历史遗留固废问题,冷水江市政府投资近6亿元,兴建了26座废渣集中管控填埋场,安全处置了7400万吨一般固废和60万吨野外混合砷碱渣。
然而填埋并无法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尤其是锑精炼过程中产生的砷碱渣,易溶于水,有剧毒。长期以来,国内外不同团队对砷碱渣开展了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均未取得成功,已成为世界性难题。
锡矿山的生态环境污染引起了国家、省、地市的高度关注,相继被列为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湖南省湘江流域治理与洞庭湖保护五大重点区域之一。
湖南省、娄底市两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到锡矿山调研督导,要求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转型发展问题。冷水江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按照“整体保护、生态修复、系统治理、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将环境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生态修复、民生福祉、工矿旅游相结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锑都”。
为此,冷水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娄底市委、市政府关于锡矿山环境污染整治的各项重大部署,
在砷碱渣实现“三防”储存的基础上,联合湖南黄金集团、中南大学、湖南省环科院等科研单位进行技术攻关,历经三次技术迭代,2万吨/年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能力的装置顺利投入运行,“中性中温连续盐析工艺”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处理成本较低,无需蒸汽辅热,生产水系统循环使用,实现了生产废水、废气‘零’排放。”
高砷渣的深度综合利用投入运行后,将彻底实现砷碱渣处理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2021年6月,该工艺终于稳产至30吨/天。2021年7月,经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工艺技术属于砷碱渣处理技术的重大创新,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同年8月,扩产改造;11月份,改造完成,达产达效。
如今,2万吨/年的砷碱渣无害化处理能力的装置顺利投入运行,减污降碳效果十分明显,实现了有色冶炼行业砷碱渣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建立了砷碱渣处理技术标杆。
2021年10月14日《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在近十余年的时间里,“世界锑都”锡矿山是如何实现生态巨变,让青山再现?
“两山理论”催生矿区蝶变
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更是举全市之力,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和“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切嘱托,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指示精神,从源头企业入手,关停涉重金属企业89家,取缔非法锑企业6家、手工选矿小作坊145处,关闭淘汰落后产能17.5万吨,锑采矿权从12家整合为2家,锑冶炼企业从91家整合为9家,积极推动锑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生态复绿,“疮痍荒山”变“绿水青山”。冷水江市政府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完成已关闭矿山企业和47家关闭煤矿覆土绿化,昔日“灰都”重披“绿装”。
一边治“灰”,一边添“绿”。冷水江市还深入开展“矿山复绿”“万亩大造林”等专项行动,对主体灭失矿山和石漠化山体进行植被恢复。累计建成防污抗污林1.1万亩、矿区复绿示范基地2万亩,栽植乔木4万余株,灌木9万余株,藤类2万余株,撒播花草籽3.5万平方米,完成已关闭矿山企业和47家关闭煤矿覆土绿化,昔日“灰都”重披“绿装”。
经过了百年开采,锡矿山的矿产资源优势已不复存在,如何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绿色”优势,冷水江市政府从源头企业着手,积极推进锑产业整合,打造“锑品旗舰”,推动锑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建设,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土变肥了,渣变没了。通过系统生态修复,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区变成了百姓争先向往的生态游园。锡矿山已在全省率先通过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年度验收和分期验收,获得了全国首批地质文化镇筹建资格,为全国传统老矿区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目前,冷水江市正在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工矿景区”。将深入挖掘和开发工矿文化资源、地质演变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新模式,修复英雄纪念碑、忆苦窿采矿遗迹、世界锑都矿冶遗址等红色工矿遗迹,精心打造万马奔腾石林、云斜煌斑岩、独立小屋、玫瑰爱琴海等人文景观,实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
四个“千万”兜底“五维”治理
一本生态账,牵动众人心。冷水江市以“寻千谋万策,护千山万水,历千辛万苦,为千秋万代”的精神,奏响了锡矿山区域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
百年老矿重披“绿装”,娄底市和冷水江市从“渣、水、土、气”四个源头着手,蹚出了一条矿区生态治理和转型发展的新路子。2021年,《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成功入选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全力治渣,“百年废土”变净土。为解决遍布堆存在锡矿山区域历史遗留固废问题,冷水江市政府投资近6亿元,兴建了26座废渣集中管控填埋场,安全处置了7400万吨一般固废、60万吨野外混合砷碱渣,生态覆绿6000亩。
全力治水,“超标污水”变绿水。发源于锡矿山区域的青丰河、涟溪河水体砷、锑浓度最高时超标达70倍、699倍,水井污染率达50%,严重影响该地区4万余人饮水和资江流域供水安全。为确保饮用水水质达标,锡矿山建成了含重金属废水处理站14座,日处理能力达2.95万吨。2021年与2013年相比,青丰河万民桥断面、涟溪河民主桥断面砷浓度稳定达标,锑浓度分别下降86.1%、84.5%。
全力治气,“有毒空气”变氧吧。锡矿山区域治理前空气中二氧化硫最高浓度值超过国家标准46.29倍。现在所有涉锑企业全部安装了脱硫除尘和在线监控装置,二氧化硫达标排放,蓝天白云为常态。
全力治土,“贫瘠荒田”变良田。锡矿山残留矿渣等重金属侵蚀污染农田,造成寸草不生,颗粒无收。通过大力实施农田治理修复工程,疏浚、护岸废渣淤积河道9公里,防渗加固39口山塘,修复、整治重金属污染农田400亩,完成2400余亩田土综合整治。荒废农田和废弃矿场现在可以种植水稻和黄桃、金银花等经济作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锡矿山如今由内而外实现了绿色“蝶变”,昔日满目疮痍的“世界锑都”又见青山。
如今的锡矿山开始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打造别具特色的“工矿景区”。当地深入挖掘和开发工矿文化资源、地质演变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积极探索“生态观光+矿业文化+地质研学+红色教育”新模式,修复英雄纪念碑、忆苦窿采矿遗迹、世界锑都矿冶遗址等红色工矿遗迹,精心打造万马奔腾石林、玫瑰爱琴海等人文景观,实现“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交相辉映,真正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生态修复是百年大计,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蝶变重生,仍需久久为功。(尹宏军)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