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为人类和地球所作贡献的认识,促进采取行动来修复湿地。
湿地是指具有显著生态功能的自然或者人工的、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海域,但是水田以及用于养殖的人工的水域和滩涂除外。湿地生态系统是湿地植物、栖息于湿地的动物、微生物及其环境组成的统一整体,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我市位于中国17个优先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的秦巴山地,湿地资源丰富。据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境内有各类湿地约58.91万亩,有汉江、嘉陵江、漾家河、褒河、牧马河、湑水河、子午河、任河和石门水库等9处陕西省重要湿地。汉江及其支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汇集区、供给地和核心水源区之一,保护好这些湿地资源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定位,将生态环境保护摆上突出位置,统筹推进森林、湿地休养生息等的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让汉中这个“汉上明珠”,成为林湿互济、草茂鹮飞、宜居宜游的生态典范。
每天清晨,广大市民漫步在位于中心城区的天汉湿地公园时,放眼望去,清水绿岸、栈道通幽、鸟鸣鱼跃、心旷神怡,这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理想的休闲场所,也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
十年前,这里却是另外一幅景象,乱石成堆、野草丛生、污水横流。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关心支持下,通过持续不断地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如今呈现出“有土皆绿、有水则清、四季花香、处处鸟鸣”的状态,成为我市对外交流一张靓丽的名片,被誉为汉中市民的“后花园”。昔日的“野滩地”变成今天的“生态园”,美景的背后,是汉中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推进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湿地修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我市河流众多,湿地资源丰富。汉江、嘉陵江、漾家河、褒河、牧马河、湑水河、子午河、任河等穿境而过。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市湿地资源实际,编制印发《汉中市“十四五”湿地及生物多样性(林业)保护专项规划》,系统推进湿地生态功能保护与恢复。
一系列措施的背后,带来的是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善。全市先后建成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处、国家湿地公园3处,湿地保护率达48.08%,完成湿地保护修复33.1万亩,实施汉江湿地保护区退化植被修复3120亩、硬质河堤绿化2082米。同时,结合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巡查,将“两江”(汉江、嘉陵江)“六河”(漾家河、褒河、湑水河、子午河、牧马河、任河)纳入巡护范围,实现管控全覆盖。通过广泛的社会宣传,自觉保护湿地观念现已深入每位汉中市民的心中。
如今的汉中,“青山绿水、草长莺飞、风景优美、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的巨大改善赋予了城市的动感与灵性,增加了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城市的人文环境,“城市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林果化、湿地景观化”的汉中式生态格局基本形成。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几年我市将继续科学合理保护湿地,研究细化保护管理措施,落实分级分类保护,保持我市湿地面积稳定。鼓励开展符合保护要求的适度生态旅游、生态农业,不断完善湿地保护工作机制,落实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形成统筹协调、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继续做好宣传,充分发挥湿地的科普教育功能,积极开展自然教育,让社会公众走进湿地、亲近湿地、珍爱湿地,让湿地成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共护的绿色空间。
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背后是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它见证了汉中人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一条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刘 泉 李长波)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