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法治 > 正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我当时努力抓住他,但最终还是没能把他拉上来。叔叔,对不起,我们没能把他救回来。”晚上九点的圆桌法庭灯火通明,七名少年依次起身向王远(化名)鞠躬道歉,王远含泪摆手,双方达成调解。

时间回到三个月前。4月26日,王远之子小峰(化名,19岁)与七名好友相约前往某河段游泳,玩耍期间,小峰下水游泳不幸溺亡。7月8日,王远夫妻二人将七名同游者告上法庭,要求赔偿37万余元。

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承办法官姜文娟逐一与七名被告“背靠背”谈话,了解事实经过。

经了解,小峰与七名被告系同校学生,八人相约前往某河段游泳,其间,小峰误入深水区,其余七人全力施救,但未能救回,七人随后报警,经过救援队搜救找到小峰,发现其已无生命体征,后经医院确认小峰已死亡。

审理中,双方均表示接受调解,最终在法官主持下,七名被告自愿补偿王远夫妻共计9万余元。

那么,小峰溺亡,到底该由谁担责呢?

承办法官表示,小峰作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对于游泳行为的危险性,尤其是在野外游泳时的危险性,应当有清晰的认知。明知“野泳”具有极度危险性,但其仍进入河道游泳,以致溺水死亡,其行为系自甘冒险行为,对损害后果的发生应由其自身承担责任。

“相约结伴野外游泳,参与者相互之间没有法定安全保障义务。鉴于从事‘野泳’活动的高度危险性,彼此负有互相照顾、救助的义务。野外游泳参与者若未尽到互相照顾、救助相关义务,应对其他参与者溺亡的损害后果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承办法官进一步解释道,事发河道属开放性的自然区域,并非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或以公众为对象进行商业性或公益性经营的场所,管理者对进入河域游泳的人不负有法定的安全保障义务,但管理者需在河道周围增设安全警示标识标牌,做好安全提示。

暑期已至,正值汛期。承办法官提醒大家,要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不要到河边、湖边、沟渠等处嬉戏,防止发生溺水事故,游泳嬉戏请选择正规的游泳场馆。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好未来发布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净收入4.14亿美元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