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平妮 通讯员 李楠楠
6月5日,记者从山东省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的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东营法院主动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探索推进“生态司法”“绿色审判”,打造环境资源审判和生态司法保护“东营模式”,坚持依法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和服务黄河口生态环境建设“同频共振”,形成多角度、全方位协同共治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河湖生态保护格局。去年以来,东营法院共审理环境资源类案件460件,民事393件,刑事25件,行政42件 ,惩处刑事犯罪102人。
东营中院于2011年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辖区6个基层法院先后设立环资专门审判机构。大力实施“1533工程”,建成1处“黄河口生态保护法庭”,审理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中的各类生态环境案件;设立5处“巡回法庭”及“法官工作室”,把审判庭搬到黄河岸边、田间地头;设立3处“司法修复基地”,督促义务人“补种复绿”“增殖放流”,加强黄河口湿地综合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建3处生态保护法治教育基地,用鲜活案例诠释黄河保护法,增强法治宣传教育效果。运用智慧办案系统,精准识别不同类型的环境资源案件,做到精准分案、归口办理。畅通上下级法院对接机制,强化刑事、民事和行政三大审判之间的理念协同,统一裁判标准。
东营法院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对非法倾倒危险废物、非法占用耕地、破坏生物多样性等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实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修复和损害赔偿制度。去年以来,审理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25件,依法惩处犯罪分子102人,净化了黄河口湿地环境。审理的赵某等人跨地市倾倒4000余吨乙醇废液污染环境案,依法协调多地市公安、检察机关,将11名被告人跨区域违法犯罪行为并案审理,从重从快判决,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并获评山东法院优秀案例一等奖。
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滩区重点生态功能区设立生态保护巡回法庭,实行集中管辖、驻地审判,参与并指导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重点保护黄河水资源和湿地生态。将司法保护触角向基层延伸,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办好每一起民事案件。发挥多方协调职能优势,联合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黄河管理、水务等部门,开通执法司法衔接“直通车”,搭建案件快查快审快执“绿色通道”。“直通车”机制建立并运行后,全市法院环保非诉案件执行时限缩短了17%。建立“河长+法院院长+检察长+生态警长”四长治河工作机制,设立法官工作室,提供专业化法律服务。积极参与环保磋商,2021年以来全市法院成功确认磋商22案,监督义务人实际支付赔偿金6556万元。
东营还创新府院联动机制,探索多渠道化解土地纠纷。2023年,对进入诉讼阶段的122件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件,通过府院联动再调解结案12.3%,同比增长23.6%,由退休法官为主牵头设立全省首个生态环境保护调解委员会,集中调处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群体性案件,促使126家种养殖户迁出自然保护区,退养还滩土地9900亩。
此外,围绕全省法院“三强三优”专项行动,东营法院推出以“长河东盏”为主要内容的东营环资审判品牌,适时推出涉及不同环境要素的“境盏”“河盏”“油盏”“地盏”等子品牌和基层法院“津心河护”等地域特色品牌,倡树环保理念外化于形。推行“以役代罚+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综合法律责任承担方式,组建由判处非监禁刑的被告人为主的“长河东盏”环境资源志愿服务队,探索责任履行方式,由登报道歉改为探索试行在黄河生态长廊建设中“认领一棵树”公益行为,教育引导当事人以实际行动体现悔罪和环保意愿。
下一步,东营法院将持续深化环境资源审判机制建设,深度打造东营环资特色品牌,以“长河东盏”的豪迈,照“靓”环资审判护佑黄河口生态保护的前景和方向,切实守护好黄河安澜“最后一公里”,为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