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艳 见习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卢从杰 义挚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是“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也是全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城市,还是中国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出海口。
近年来,北海市公安机关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一体推进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全力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让企业暖心、群众舒心。
构建长效机制 纾困助企有深度
“项目上外来务工人员多,有了警务服务,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快速化解,对项目的管理和推进也有很大帮助。”5月7日,合浦县工业园区乌家产业园负责人对民警说。
为实现警力跟着企业、项目走,北海公安以“枫桥式公安派出所”创建为牵引,不断强化“派出所主防”理念,积极联动辖区企业建立健全动态防范工作机制,对影响安全稳定的各类隐患,主动化、动态化、精准化排查化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形成“警企联动”整治机制,持续优化辖区治安环境。2023年以来,北海市公安机关开展企业安全检查930余次,调解各类涉企矛盾纠纷204起,化解率达98.8%。
“企业项目建设到哪里,警务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北海市公安局副局长周坤龙介绍,北海公安建立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研究拓展打击涉企经济犯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服务企业发展等方面的新举措7大项40条,推出“智慧公安+警企联动”常态化联系服务机制,切实为企业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北海公安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警长”制度,基层派出所所长牵头担任“企业警长”与企业结对包联,建立警企联络室10个、警企微信群17个,覆盖企业法定代表人、从业人员5万余人,实时掌握涉企治安动态,全面畅通警企沟通联系,对涉企违法行为从快从严打击处理,重大案件实行“专案专办”制度,最大限度减少执法行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防范、早处理”。
坚持规范化执法 严打护企有精度
铁山港区是北海打造临港产业的主战场。“企业有员工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能不能请民警到企业来开展反诈宣传。”“企业外来员工多,希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近日,在铁山港公安分局组织的座谈会上,20多名企业家代表畅说诉求。
近年来,铁山港公安分局多次举行警企座谈会,主动倾听企业意见建议,了解企业所需所盼,并由局领导牵头及时协调解决。通过上门走访、线上跟踪,收集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以及需要改进的意见建议,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搭建桥梁纽带。
在抓好警务服务的同时,北海公安持续强化涉企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稳定。“我们与企业建立了常态化联动机制,对涉企违法案件快侦快破,在保护企业的同时,让不法人员无处可藏。”北海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戈介绍。
北海市公安机关严格落实首接首办责任制,对涉及企业经济犯罪做到有警必接、有案必受、受案必查,最大限度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023年以来,查破各类涉企案件44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67人,移送起诉43人,挽回经济损失2700余万元,破、抓、挽数量同比去年均大幅下降。
推行多元化服务 便民惠企有温度
“如果到车管所去考证,往返几十公里,费时费力还耽误生产,现在‘足不出户’就能把证考了,太方便了。”近日,北海公安交警部门将摩托车驾驶证考场搬进了北海市铁山港区某公司,75名企业员工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摩托车驾驶证。
“‘送考入企’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便利,为企业分了忧解了难,还提高了群众摩托车驾驶证持证率和安全驾驶意识,消除了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北海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所长陈剑锋介绍,为了让企业员工更加直接地享受到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的成果,北海公安交警部门组织流动摩托车考场深入合浦县、铁山港区“送考进企、送考下乡”,主动上门为企业员工开展驾驶证补换证、车驾管业务指导等服务。2023年以来,交警部门主动为66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车驾管业务指导等服务,组织“送考进企、送考下乡”活动13次,833名企业员工就近享受“一站式”摩托车考场下乡服务。
紧贴企业发展实际需求,北海市公安机关坚持问政于民、问政于企,向企业、商户介绍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规定和工作开展情况,解答企业诉求、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服务质量。
依托北海公安“容缺承诺”审批制度,北海公安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扎实推行“一窗通办”“一网通办”,合理布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积极推广“互联网+”服务应用,出入境服务大厅、车管所和派出所户籍室开通网上预约,提供上门、无偿帮办代办、错时延时及“绿色通道”等服务,审批事项实现“一窗办、一次办、网上办、就近办”。同时,北海公安加大公安政务服务宣传,完善网上办事图文指南,畅通网络、电话信息反馈渠道,实现9大类81项业务网上办理、49项业务全程网办,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