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法治 > 正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通讯员 李庆涛

  山东省济南市铁路通车里程达801公里,其中高铁411公里,全国首条市域高铁济莱高铁117公里,铁路护路线路长,桥梁隧道多,道路情况复杂,护路任务艰巨。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数字赋能,探索出一条信息联通、力量联防、工作联动的现代化铁路护路新途径,实现了沿线环境影响铁路行车安全问题明显减少,铁路特别是高铁和旅客列车安全万无一失,沿线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我们把铁路护路联防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架构,整合护路资源,健全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数字赋能、融合联动、共建共治、精准防控’的智能护路联防道路。”济南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护路办主任刘进涛说。

护路联防智能平台实现隐患问题联排联治

  今年4月,济莱高铁44公里雪野沿线石泉村附近,有耕牛进入铁路防护区域来回奔跑,济南市铁路护路联防指挥调度中心通过智能护路平台自动报警,并通过现场终端发出预警。雪野段巡护队员和石泉村网格员的“数治融合”手机APP立即收到警报,护路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及时妥善处置该风险隐患。

  济南市运用智能化手段,建设集视频巡查、排查报送、预警研判、指挥调度、分流交办、处置反馈、考核奖励等功能于一体的护路联防智能平台,实现信息互通、隐患联排、问题联治。

  在区段内行人涵洞、路桥基应急上下口等重点区域新建224个智能监控,整合全市铁路沿线视频监控1506路,建成铁路沿线重点部位全覆盖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实现对沿线重点部位精准监控。通过汇聚部门和行业数据、基层摸排核查等方式,创建沿线基本情况数据库、沿线安全隐患数据库、护路力量数据库等3个数据库,累计达3万余条,为铁路安全的分析研判提供大数据支撑。

  在强化指挥调度方面,创新“一屏显示、网上指挥、统一调度”模式,建立网上指挥调度系统,为各部门单位、护路队员、网格员配备电脑应用端、“数治融合”APP等应用系统,按照“信息收集—分流交办—跟踪处理—事件反馈—考核评价”闭环流程,实现纵向到护路员、网格员、横向到地相关部门单位扁平化、多级联动指挥调度。今年以来,已指挥调度清除漂浮物、制止意图翻越栅栏等事件112起。

  针对漂浮物侵线、动物误入、人为非法入侵铁路围栏、隧道口落石等各类危险情况,济南通过绊线入侵、AR全景、红外成像等多维感知系统,第一时间智能预警研判,确保各类危情信息第一时间预警交办处置,有效避免危害铁路安全事故发生。目前,危情报警研判系统已预警风险隐患226件、准确率92%。

聚指成拳汇起铁路护路合力

  为了进一步整合专群结合护路资源力量,济南市委政法委组织专职护路协管、专业巡防、路地公安、环境治理、群防群治等专群护路力量,通过智能护路平台随时召开视频会议,分析研判形势,协商解决遇到的重点问题。开展联动共治,每日实时通报工作信息、沟通交流工作情况,协同处置突发涉路危情,会商解决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形成强大的护路合力。目前,已会商解决重大涉路隐患26起。

  日常工作中,济南市委政法委牵头,定期组织各部门开展联合督查、巡查,每月市、区县联席会议分别至少组织1至2次线下或线上联合督查、巡查,每周街镇、村(社区)分别至少组织1至2次线下或线上联合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联合共同处置。对重大安保节点、重要节假日、重要运输任务、暑期汛期、恶劣天气、重点区段,增加督查、巡查频次,确保不出问题。目前,通过督查、巡查推动整改问题369个,推动各项护路联防工作落实到位。

强化保障确保智能护路体系高效运行

  为了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济南市成立由市委召集,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联席会议,定期召开会议,调度工作进展,部署重点任务。各区县、街镇、村(社区)参照分别规范建立区县联席会议、街镇护路联防协调小组、村(社区)护路联防组织,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的四级组织架构,为发挥智能护路平台作用提供组织保障。

  在加强护路队伍建设中,济南实施“精兵护路”,新招聘能够熟练运用智能护路技术的15名护路协管人员,配强48名公安专职护路队伍,组建196人高素质专业巡防队伍。全方位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和护路宣传力量,组织群防群治队伍652人、爱路护路宣传队伍350人,形成专群结合、分工明确、无缝衔接、合力护路的高素质护路队伍。

  如何强化激励措施,激发做好工作积极性?济南市根据智能护路平台生成的年度考核结果,对表现突出的村(社区)网格员,集中进行通报表扬,给予奖励。对群众举报属实的情况,一次性给予举报群众一定现金奖励,每季度集中发放一次奖励,有效激发参与护路人员的积极性。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薛佳玉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欧科云链OKLink链上科普(三):区块链的隐私性和扩展性离不开“零知识证明”这项技术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