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远航 罗楠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联席会议、全省、全州打击治理新型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会议精神,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坚持打防并举、综合治理,对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发起凌厉攻势,形成“多渠道宣传、全社会参与、诸手段应用”的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格局,切实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抓好排查管控,强化重点人员管理
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发挥数据资源优势,加强对缅北回流人员、涉诈重点人员摸排管控,全面梳理涉诈犯罪前科人员、涉诈出境高危人员、涉诈外溢回流人员等涉诈重点人员信息,建立涉诈重点人员动态管控工作机制,严密落实户籍地和流入地管控责任,严防流出作案,坚决防止出境作案。对外流至边境、伺机非法出境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人员,通过对其亲属加强政策攻势,劝促其本人尽快回国配合审查,最大限度打消出境念头,稳控在本地。对仍滞留在境外重点地区的人员,由属地乡镇、村(居、社区)、派出所开展摸底排查,按照“一人一卡、一案一档”建立重点人员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严密管控其动向,多措并举,严防已回流人员再次出境作案。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发现网络诈骗嫌疑线索并预警723条(次),有效预警723余人次,有效防止被骗资金536万余元。
抓好严打行动,形成高压打击态势
立足全县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新特征、新形势,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打击犯罪职能,开展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百日攻坚行动”,整合专业警种力量、统筹各类手段资源,不断建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队伍,从公安、法院、检察院、银行、通讯企业运营商等部门企业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以专业打职业,以团队打团伙,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全面推进破案攻坚和“两卡”行动。针对电信网络诈骗源头进行治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针对通讯工具、银行账户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严格的管理规定,着力解决手机卡、银行卡“实名不实人”问题。落实涉诈有害信息巡查处置责任,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网上涉诈有害信息,建立常态化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互联网企业联合监管,督促承担社会责任。落实“一案双查”工作要求,及时约谈、督导和曝光涉诈问题突出的企业,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企业,督促落实安全管理的社会责任,营造全县严厉打击整治“两卡”违法犯罪团伙的氛围,使其不敢开、不敢收、不敢卖,全力斩断“两卡”开办贩卖产业链,堵住犯罪源头。截至7月12日,全县共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20起,破电诈案件及关联犯罪63起,挽损180万余元。
抓好宣传教育,提升全民反诈意识
构建好反诈体系,形成县-乡镇-村(居、社区)-居民四级宣传预警劝阻体系,充分利用通讯、互联网、金融等行业部门大数据资源和技术手段,建立涉诈预警工作模式、精准预警劝阻工作机制,及时预警发现潜在受害群众,对潜在受害人一律采用上门见面的方式进行劝阻,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被骗。截至目前,开展止付劝阻328次,止付成功率100%,止付金额1325余万元,冻结账户254余个,涉及金额248余万元。搭建好宣传载体,组成专兼职结合的宣传工作队伍,结合党政机关“大走访”活动及法治教育普及行动实施网格化、地毯式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全方位对老年人、务工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切实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意识。截至7月14日,全县共组织法治文艺演出16场、播放法治电影154场次,播放法治警示教育片2739场次,送法进校园149场,法治集中宣传788场次,覆盖人数达9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9.3万余份。树立好防诈标杆,由党政机关干部职工主动签署不参与电信诈骗活动承诺书,并动员全体干部职工要带头做好亲朋好友、朋友同事的反诈宣传工作,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干部带头、全民参与的反诈工作格局。
下一步,镇远县将以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为目标,全面加强打防管控各项措施,推动打击治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确保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力夺取反诈人民战争新胜利。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