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远航 龙安富
“在检察机关的协调下,我与被申请人杨某成已达成和解,双方矛盾纠纷得到全面化解,现我申请撤回该案的监督。”申请人吴某利向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检察院检察官递交了撤回监督申请书,并由衷感慨“我和杨某成的合伙纠纷得到化解,牵挂了九年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九年纠纷 积怨已深
据悉,吴某利与杨某成的诉讼纠纷起源于2014年。当时吴某利与杨某成、吴某刚三人共同商议合伙经营宾馆,按照约定轮流经营管理,由杨某成支付其他合伙人每人每月0.5万元承包费。杨某成的承包期为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此期间,杨某成因其自身疾病原因,无法正常经营管理宾馆,在通知其他合伙人接手经营未果,无力承担宾馆房租,遂将宾馆内空调、电视机、床等财产借予房东使用。后因房东杨某去世,原宾馆由杨某配偶汪某继承,并于2015年将房屋及原宾馆内的空调、电视等设备一并出租给他人经营。后吴某利以合同纠纷为由,将杨某成、第三人吴某刚诉至贵州省凯里市人民法院,要求杨某成于支付2014年11月、12月的承包费共计1万元并赔偿损失15万元。双方合伙关系破裂,矛盾激化,对簿公堂,陷入一场跨度九年的纠纷泥潭。历经一审、二审、再审后,吴某利仍不服法院判决,向检察机关申请监督。
初试和解 陷入僵局
黔东南州检察院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及跨区域调解的优势,以镇远县检察院开展民事和解试点工作的契机,将该案交由镇远县检察院办理。
检察官全面审阅案件卷宗材料后,认为该案裁判结果认定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的情况,不符合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提请抗诉条件。询问当事人时,从与吴某利交谈中中,检察官敏锐地发现双方当事人原为关系较好的寨邻,有和解的感情基础,案件存在和解可能性,决定向杨某成、吴某利开展释法说理工作,引导双方达成和解。
“十六万一分都不能少,杨某成招呼都不打就把宾馆的东西处理给别人,我咽不下这口气”,“当时我生病住院,根本没有办法经营宾馆,我也给吴某利和吴某刚讲过,让他们接手经营,他们都不管,实在没有办法我才请房东管理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错,他们凭什么让我一个人承担责任。”吴某利和杨某成情绪激动、矛盾分歧大,双方无法进行心平气和的交流。
“吴某利有错在先,我现在身患重病,就按法院判的给,没有和解的必要!”检察官初次对被申诉人杨某成探访时,就被泼了冷水。“法院判决只赔我一万元是不合理的,难道宾馆里的电视、空调设备无偿拿给别人使用的损失就不用算了吗,如果是这样我绝不和解!”吴某利在检察官进行电话访问时生气地挂断电话,双方陷入僵持,无疑让引导和解工作雪上加霜。
换位思考 调整思路
“当事人虽然有诸多不满情绪,但不满情绪主要源自饱受诉讼纠纷困扰,从当事人反映的诉求来看,矛盾的焦点在于是否需要赔偿合伙财物以及具体价款。单纯从案件办理的角度上看,我们可以直接作出不支持监督申请的决定,但并不能化解纠纷,后续可能引发新的矛盾。虽然现在碰到了和解工作的‘钉子’,但当事人原本系关系较好的寨邻,存在和解基础,从他们的言语中也反映出想要解决纠纷的焦急心理,所以我们还是想再试一下。”面对双方当事人互不相让,承办检察官并不灰心。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现在不同城市务工生活,面对面沟通会增加当事人解纷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为避免矛盾激化,减轻诉累,检察官决定采用“背对背”分别引导的方式,从“倾心交谈”“利益比较”“情感唤醒”等方面入手,构建起双方交流的平台。
检察官抱着不放弃的决心,先后与双方当事人沟通联系20余次,杨某成与吴某利的激烈对抗情绪逐渐缓解,和解工作初见曙光,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
为打通和解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检察官带领办案团队前往吴某利居住地,针对吴某利申请监督的理由进行说明,因合伙协议未约定承包人无法经营情况下合伙财产的处置问题,其提出的十五万元赔偿于法无据,心理预期过高,且杨某成身患重病,家庭困难,偿还能力有限。该案表面上看是为了争取合伙财产的赔偿,实质上是为“争一口气”。而且宾馆的空调、电视等设备多半已老旧,实际价值不高,如果各不退让只会让矛盾恶化,增加诉累。
经过充分的沟通,当事人表示愿意退让,希望一些时间进行思考。检察官适时调整工作方式,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给足时间让当事人静下心来、回忆起事前曾经是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因相互信任才合伙经营,不是因出现变故,才导致如今现状,都不是双方的意愿。
握手言和 重归旧好
期间,检察官在电话访问杨某成时得知其旧疾复发住院,在交流中,杨某成表示经过这段时间的冷静,也感受到检察机关是真心实意的想要帮助其化解纠纷,现在其身体情况差,不想在该纠纷上再花费精力,且自己也存在过错,愿意主动赔偿吴某利部分损失。
“我想通了,你们的释法说理让我明白这件事不光是杨某成的错,我也有责任,我愿意撤回监督申请,与杨某成和解。”吴某利主动联系检察官说道,“你们唤醒了我和杨某成原本的亲近感情,也让我及时抛弃不合理的要求,避免了我和杨某成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明白了化解矛盾才是最重要的。”最终双方在检察机关的主持下达成了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
时隔三个月,检察官对吴某利、杨某成进行回访,当事人双方均表示矛盾化解后,没有诉讼的困扰,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生产生活中,双方关系也得到了根本改善。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