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石飞 通讯员 李俊
“我在戒毒所内真的可以做到一点不想毒品,身体也可以完全拒绝毒品,但是一回到社会找不到工作、家人又埋怨,再加上别人一劝,自己再意志不坚定 ,又走上了复吸的道路。”在昆明市两次复吸的戒毒人员杨某这样感叹道。
“这也是戒毒人员面临的真实境遇。”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马兴亮告诉《法治日报》记者,针对该情况,近年来,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主动作为,紧紧围绕昆明市禁毒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以社会化延伸“三精准”(即:社会化延伸精准服务、社会化延伸精准帮扶、社会化延伸精准关怀)举措,充分探索和发挥司法行政部门在国家毒品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职能作用,切实助力戒毒人员顺利回归社会。
他表示,特别是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以昆明市盘龙区鼓楼街道桃源社区社会化延伸指导工作站为试点构建的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机关、公安机关、街道、社区“四位一体”戒毒帮教工作体系,成为社会化延伸工作的一次有效实践。
回归路上拉一把做好服务知心人
今年46岁戒毒康复人员张某,右手先天残疾,患有乙肝并伴有肝硬化,父母已离世,兄弟姐妹因他吸毒也早与他断绝了来往。从戒毒所解戒出所后,按照户籍地报到接受社区戒毒,但因其原与父母共同居住地(点)拆迁,其一直没有固定住处和收入来源,戒毒所民警积极与社区对接帮助其申领低保并申请廉租房。但申请需要提交相应材料并进行一定时间的逐项审核,加之身患残疾比较自卑而在世的兄弟姐妹对他不管不顾,心中怨气很大,隔三差五就要来到社区闹,甚至扬言不给办好就要住在社区。驻点民警了解问题后,主动找到张某,了解张某诉求和心结,告知申请流程和具体环节,在廉租房未办理下来前帮忙协调住所,并联合街道、社区积极帮助其办理。经过耐心劝说,在等待了两月后,张某终于拿到了低保和廉租房的钥匙,对待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也转变了过来。之后,在驻站民警的多次谈心帮助下,逐渐走出阴霾,深入主动学习戒毒所编制的“佤族健身操”,顺利加入桃源社区的广场舞文化队。
桃源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芳介绍说,其实戒毒康复人员在解戒出所后,因与社会存在一定脱节,会面临医疗、住房、出行等诸多不便和困难,而社会化延伸精准服务的主要功能就是针对戒毒康复人员的实际困难问题,开展健康医疗、心理疏导、跑腿代办等精准服务,打开戒毒康复人员心门,做好知心人化解他们遇到的心结。同时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为当地居民、社戒社康人员提供康复健身指导、心理咨询服务、免费体质健康监测、禁毒宣传等服务,并结合社区民族特色,编制“佤族健身操”帮助指导社区解戒人员,开展好康复训练的同时服务好社区居民,共同营造和谐的“广场舞圈”。
就业路上扶一程做好回归引路人
戒毒康复人员杨某,因长期吸食毒品身体较弱,出所后一直找不到工作。类似杨某情况的社康社戒人员不在少数,工作站联合社区以及公益组织开展手工编织培训项目,推荐杨某参加培训并顺利通过培训考试。杨某现在从事其他工作的同时将手工编织作为副业,提高了自身收入。目前,杨某还参与到桃源社区社区茶艺文化培训中,跟随老师学习茶艺知识,通过努力将手工编织与茶艺品结合制作了许多工艺品,为此站点利用开展禁毒宣传等活动帮助其公益义卖,吸引了来往群众的关注和购买。
“引入手工编织就业培训项目是我们在前期进行大量问卷调查后经过综合评估出来的,因为体力要求低、不占用工作时间,同时我们还与手工坊合作采取订单式收购,由手工坊统一收购后进行售卖,这样可以更好地减轻了他们的压力”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教育矫治处驻点民警李志平说。
经过问卷调查、谈话了解,找到合适工作对于戒毒康复人员来说十分期盼,“就业难”也是戒毒康复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为此工作站突出社会化延伸精准服务,聚焦就业这一关键问题结合戒毒康复人员实际,通过融合多方资源,共同引入手工编织就业培训项目、开展就业推荐项目以及自主创业帮扶,做好他们的就业帮扶的引路人。
2022年-2023年先后开办手工编织培训3批次20期、就业推荐会4次、自主创业帮扶6人,让解戒人员能够自食其力,用劳动创造价值。同时通过与区禁毒办协调,积极推荐操守保持良好的戒毒康复人员参与社会公益岗位就业,目前已成功推荐1名照管康复人员进入桃源社区公益岗位工作。
家庭问题上帮一下做好希望点亮人
戒毒人员臧某因吸毒被强戒两年,其妻子离家出走,留下9岁的女儿和2岁儿子寄居在姨妈家,由于缺少关爱,他们变得内向自卑胆小,同学伙伴逐渐疏远他们,9岁的女儿甚至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戒毒所民警了解到情况,以社会化延伸工作站为依托,联合街道社区、所在学校给予孩子必要的生活帮助,并引导臧某关心家庭、关爱孩子,通过云戒通定期视频会见,让家庭教育不缺位。
戒毒康复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常常存在家庭困难、长期患病、未成年子女无人照管等情况,为此定期走访摸排,社会化延伸精准关怀,了解戒毒康复人员困难需求。定期对家庭困难,患重大疾病的解戒人员开展救助和慰问,在春节、中秋等特殊节点,为他们带去节日的慰问,点亮人生的希望。
对在所戒毒人员、解戒人员的未成年子女、事实无人抚养子女进行重点帮扶救助,帮助其子女能够顺利就学,并与社区、街道共同协调对未成年子女进行一定的经济救助和慰问帮扶,照亮他们未来人生的道路。
“平时我们都会到戒毒康复人员,特别是24户困难戒毒康复人员家中进行走访,逢年过节更是会带上慰问品进家入户,希望他们能感受到来自我们的温暖”。驻站点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思文说。
据马兴亮介绍,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自2014年开展社会化延伸工作以来,先后在昆明全市范围内建立社会化延伸工作指导站6个,累计照管300余人,解戒人员3年操守保持率为89.3%。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昆明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构建了以衔接帮扶为核心的“社会化延伸+三精准”工作模式,在组织保障、政策宣传、关爱走访、社会联动、就业帮扶、巩固操守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持续发力,服务社戒社康人员“零距离”。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