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法治 > 正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通讯员 远航 周怡庆

近年来,毕节市着力健全党建引领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决防范化解矛盾风险,持续深化“塑形行动”,全面推行“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培育了一批具有毕节特色、市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试点项目。

期间,该市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打造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毕节样板”,激活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一池春水”,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进诉源治理满足群众司法新需求

“经过诉前调解,我和小区原物业公司多年来的纠纷化解了,现在心情舒畅了。”谈起之前与物业公司的纠纷,毕节市大方县红旗街道红旗小区业主王琳说,“太感谢县人民法院、县综治中心和街道,不仅处理了我们的物业纠纷,街道办还为我们组建了新的服务周到的物业公司,其中,很多服务人员是我们小区的业主,真正实现业主自治,现在的物业管理服务让我们感觉很舒心。”

据悉,红旗小区是大方县一个拥有4000多户2万多人的老旧小区,几年前,大部分业主认为原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2700多户业主拒交物业管理费,原物业公司一纸诉状,将这2700多户业主起诉到大方县人民法院。案件涉及面广、人数众多、历史原因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大量诉讼案件集中至法院。大方县人民法院根据预案,联合县综治中心进行诉前调解,成功将纠纷有效化解。这只是毕节市推行诉源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的一个缩影,也是在诉源治理工作取得累累硕果的一个例证。

近年来,毕节市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司法推动、法治保障”的诉源治理综合大格局。诉源治理被纳入市人大专题审议、市政协民主协商的重点议题,市政府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府院直通渠道,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各地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基层治理机制,提升案件化解的精准化水平。全市法院不断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体系,与市司法局、市工商联等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构建分层递进、内外联动的多元化解纠纷格局。2022年,全市审判机关推动各级综治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900余件,委派调解成功2.67万件,有效帮助群众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全市“万人起诉率”为82件/万人,平安贵州建设“诉源治理和万人起诉率”考核指标位居全省第一。

推进行政执法监督取得新实效

出租车个体经营者张女士,去年10月拿到了等待已久的出租车经营权的延续许可:“我们的出租车经营权到期了以后要延续许可,相关管理部门就要喊我们签告知书,告知书里有一条霸王条款——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相关部门有权收回经营权,不可能我一生病了,我就不跑车了,是吧?我就不吃饭了,是不是?后面我们找到司法局,司法局的同志和相关部门协调好以后,就把这事情处理好了,为我们老百姓办实事,非常感谢他们。”

近年来,毕节市从“职责权限、人员机构、内容范围、程序方式”等四个维度,探索出台《毕节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试行)》《毕节市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制度(试行)》等制度机制,形成“1+15+12”的制度体系,将执法监督权限从市级层面下放至县乡一级。在市县两级司法局加挂行政执法监督办公室牌子,在209家行政执法部门、32个乡(镇、街道)设置或明确执法监督机构,形成“县级执法部门+乡(镇、街道)+司法所”监督模式,监督人员由原有20余名增加至429名,监督体系实现全覆盖。在企业、商会、村(社区)等设立76个监督联系点,选聘社会监督员142名。全面畅通监督渠道,在全市563个行政执法部门设置投诉举报电话,发布线索征集公告,办理回复群众来电来信191次,针对群众反映线索办理执法监督案件42件。推行“一案一卡”及案件跟踪回访,对3151件行政执法案件逐案回访。

推进构建综治服务新格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为复杂繁琐的工作建立指挥“中枢”是当务之急。

“以前我们想要开具相关证明,得去好几个地方,现在只跑综治中心一次就行了,方便了很多。”前来办事的黄女士笑着说。

走进赫章县古达乡综治中心,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综治中心内设有群众接待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抚慰室、视频监控调度室、便民服务大厅等“四室一厅”,开设信访接待、综合治理、法律服务、社会事务等多个服务窗口,不时有群众前来咨询,每个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都认真解答群众咨询的问题。

综治中心就像是一个“中枢系统”,“指挥”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近年来,毕节市充分发挥综治中心“中枢”作用,整合资源、聚合机制、融合职能,实现信访矛盾纠纷总量大幅下降的目标。将综治中心、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群众信访接待中心“三中心合一”,小阵地实现“大综合”治理。多部门和行业人员入驻,小窗口支撑“大服务”;建立健全“纵横联治”县、乡、村指挥体系,优化基层治理机制实体化、实战化运行,完善规范“多调联动”调解对接机制,试行推行“司法评议、公道平说”疏解机制,做强基层社会治理智慧中枢。实行“办公”融合、“平台”融合、“数据”融合,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指挥调度能力、协同作战能力,构建共建共治新格局。目前,该市已建成县级综治中心9个、乡级综治中心280个、村级综治中心3716个,综治中心实现了全覆盖。全市配备专(兼)职网格员32632名,专业化服务辖区社会治理工作。

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新台阶

早晨7点,徐德器就走出村舍。他径直走向李家。几天前,李家不满村委会对养老保险的分配,而一直不配合村委会的安排。徐德器是谢都村的乡贤,今年78岁。他的角色,在新的一场基层社会治理改革中,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定位。“人民调解员”,正是他的新身份。

“那就听徐爸的意见。”经过细致的政策解释和不厌其烦地劝说疏导,李家人思想转过弯来,这桩事儿也就翻篇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这正是徐德器这样的乡贤在谢都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为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毕节市高质量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279个乡(镇、街道)设立乡级人民调解委员会、3716个村(社区)设立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体系。在保险、教育等10个行业设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在民政、住建等12个部门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行业性案件和行政案件调解成功率均为100%。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家庭主体责任”机制,整合综治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村级警务助理等人员充实基层调解力量。依托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做到应调尽调。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线上调解,群众“最多跑一次、可以不用跑”,非常便民利民。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东方甄选官宣入淘开播,淘宝成顶流终点站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