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法治 > 正文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莎莎 实习生袁蓁杉

2021年4月3日,孙某在网购平台上仲某经营的店铺购买了某品牌幻影蓝色手机,并向店铺客服确认手机为全新。三个月后,手机出现黑屏,孙某送修检测发现,该手机实际为该品牌魅焰红色,有明显私拆私修迹象,已无维修价值。孙某与仲某多次协商未果,起诉至法院要求仲某返还手机价款并三倍支付赔偿。

法院审理认为,仲某明知其销售的是翻新后的旧手机,不仅在网络店铺上作为正品新机销售,且向孙某承诺手机系全新,前述行为构成欺诈,严重侵害了孙某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法院判决仲某返还孙某手机价款并支付三倍赔偿合计4952元。

这是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于3月14日召开的南京法院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之一。据介绍,2022年全市法院受理涉消费者权益纠纷一审案件9521件,同比上升127%。其中增幅较大的案由有:2020年—2022年,新收一审信息网络买卖购物类纠纷,分别为277件、324件、1378件;新收服务合同纠纷分别为1452件、3175件、4089件,主要集中于文体娱乐、健身健美、美容美发等预付消费行业。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繁荣发展,多种新型消费方式蓬勃发展。除了通过传统网络购物平台,民众通过微信团购、直播带货、拼单网购、二手经济等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的行为明显增多,带动新类型消费纠纷不断涌现。而现有相关法律规范尚未完全覆盖所有领域,导致新型消费纠纷的处理存在举证难、法律适用难等问题,给消费者维权带来困难。

对此,南京法院开展新型消费前瞻性调研,及时回应人民关切。强化对文体健身娱乐、美容美发等日常生活领域预付卡消费民生痛点的司法应对,加强预付式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对医疗美容服务中虚假宣传、无资质超资质开展诊疗行为的司法应对,在引导医疗美容机构合法诚信经营与维护医美就诊者健康消费权利之间寻求平衡。强化对网络购物、社区团购、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网络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司法应对,推动传统消费扩容增质、新型消费加速成长。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八项行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高在何处?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