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方案》提到,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节能降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有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力度持续加大。”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助理总经理方怡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可以从几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经济活动,包括加强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和推动企业披露可靠的环境信息、不断完善和推动碳市场发展、强化绿色金融能力建设。
政策不断完善
绿色信贷投放加大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已形成以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为主的多层次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为服务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今年以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仍在持续发力。
一方面,绿色金融政策不断完善。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优化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强化以信息披露为基础的约束机制、促进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发展、加强政策协调和制度保障、强化气候变化相关审慎管理和风险防范、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效亮眼,但仍存在优化空间,《指导意见》立足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一步完善了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顶层设计。
地方层面也纷纷推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文件。比如,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吉林省分行联合中共吉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吉林省绿色低碳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支持,丰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二十条具体措施。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末,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3.77万亿元,同比增长35.1%,比上年末低1.4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5.9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3.7万亿元,季度增量创历史新高。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分别为11.21万亿元和11.34万亿元,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6.8%。
方怡向认为,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有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绿色化、低碳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落地为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激发了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的积极性。
深化绿色金融发展
强化评价机制功能作用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撰文称,将扎实推进《指导意见》,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绿色低碳转型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持,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王信具体谈到了五个方面,包括继续深化绿色金融发展,重点推动转型金融发展;结合实际,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推进高水平环境信息披露;强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的功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带头作用;推动绿色金融市场和产品持续健康发展;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其中,王信提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落地,研究启动绿色债券、绿色贷款标准更新。
方怡向表示,绿色债券、绿色贷款标准的更新对于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标准的精细化和可操作性、促进供应链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协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与绿色资本跨境流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展望未来,方怡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推动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经济活动:
一是加强转型金融标准体系建设,明确转型金融的界定标准、行业分类、信息披露等规则,为金融支持低碳转型活动提供依据;二是通过不断完善和细化环境信息/ESG信息披露要求,推动企业披露真实可靠的环境信息;三是不断扩大参与碳市场的控排企业行业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加大碳金融产品创新模式与力度,加强气候变化风险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四是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要加速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能力,尤其在碳核算、气候风险分析、可持续信息披露、转型规划等领域开展方法学、数据系统、分析工具、产品标准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