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企业馆巡馆时表示,希望外贸企业在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上下功夫,走拼创新、拼品质、拼品牌的新路,靠过硬的技术、质量和服务赢得市场、赢得未来。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企业是外贸活动的主体,其创新力、竞争力以及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直接影响外贸的整体表现。鼓励外贸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并为其开拓全球市场保驾护航至关重要。
我国外贸企业规模庞大,从构成上看,主要有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突出。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55.6万家,合计进出口22.36万亿元,增长6.3%,占进出口总值的53.5%,提升3.1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2.61万亿元,占30.2%;国有企业进出口6.68万亿元,占16%。
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不同类型的企业因特征不同其角色、分工各有侧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宋思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民营企业具备“小快灵”的特点,是创新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外贸主体。今后,民营企业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技术创新、多点打开市场方面释放潜能。国有企业体量大,能够稳住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盘,下一阶段,国有企业应继续在外贸中发挥压舱石、稳定器作用。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外贸格局中的角色正在经历改变。过去,他们主要关注加工贸易和制造业,如今,越来越多外商投资企业进入服务贸易领域。未来,外商投资企业可在管理理念、人才培养、技术合作等领域发挥优势,为我国外贸新动能培育“添砖加瓦”。
“实际上,不论何种所有制企业,都是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中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努力开拓创新,开辟外贸增长新格局。”宋思源认为,在当前形势下,更需要各类外贸主体遵循顶层设计理念,深耕产业、激发活力,共同开创外贸发展新局面。
现今,我国外贸面临的整体形势复杂多变。从国内看,外贸发展依托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等在不断增强,我国出口商品正向价值链上游攀升。从国际看,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基础上,未来如何布局,才能更好确保外贸企业充分、有效发挥主体作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吕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我国还需要做好三项工作:一是继续推动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接相关规则与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相关企业开拓市场创造良好环境;二是推动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持续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方面的政策,提升监管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三是鼓励并指引企业用好广交会等重大展会与外贸平台,提升供采对接效率,拓宽行业企业获取订单的渠道,通过跨境电商、社交媒体等手段提升中国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