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中国网财经3月25日讯(记者李春晖)碳中和与全球气候治理是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的重要议题之一。论坛期间,多位国内外企业家表示绿色低碳转型孕育着新的增长机遇,而真正走出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需要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开放合作。


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务实推进绿色转型获多家外企赞誉

  过去一年里全球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绿色低碳转型的紧迫性加剧,各行业对气候治理的关注度持续增强。

  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三年多以来,推动经济社会各个层面向“绿”而行。论坛期间,多家外企对中国务实推进绿色转型的努力与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盛赞了中国供应商在绿色低碳方面的表现,表示供应商的积极配合,为苹果公司实现自身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帮助。“(中国供应商)他们不光是接受我们的目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出新的方式来帮助或者与苹果合作去实现这个目标。”库克称,“他们会对每一件事都画一个问号,比如说能不能节省更多的能源?他们非常欢迎这样的挑战。”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韩慕睿表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已经在多个方面承担起引领角色。仅2023年,中国在新兴清洁能源领域投资已经达到6760亿美元,同比增长24%,形成了巨大的驱动力。

  2024年中国将继续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

  “绿色低碳产业的增长目标应适当调高。”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表示,新技术、新产业对原有技术和产业的替代速度应相应加快,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增加研发投入,同时也会缩短实现“双碳”的进程。

  绿色转型孕育新发展机遇

  以往人们谈到绿色转型时往往担忧于背后的巨大投入与成本增加。但中国的具体实践表明,绿色转型与经济增长并不抵触,而是孕育着巨大商机和发展机遇。

  韩慕睿表示,中国以太阳能电池板、电动汽车、锂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的蓬勃发展,标志着技术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转型所带来的经济机遇。“各国正努力在不同的时间表上实现净零排放,许多企业抓住眼前的经济机遇。拥有财力、技术和运营能力,以可持续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的公司将成为未来的赢家。”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尼古拉斯·斯特恩表示,采取气候治理行动和经济发展不是互相抵触的,而是可以并行。在这一领域会有很多创新,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而投资的增加,本身就可以触动增长。

  “减碳与增长以前是一种相互冲突的关系,现在转化为了相互协同共赢的关系。”刘世锦表示,随着“双碳”进程加快,经验的积累特别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成本方面已经大大降低。他谈到,对发达国家来说,通过创新实现碳中和有利于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通过绿色发展来实现经济社会的现代化。

  以更广泛开放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绿色发展

  碳中和与气候治理是全球性问题,符合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应对挑战。论坛期间,多位国内外企业家表示,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更广泛的开放合作。

  “没有任何一个组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任何一个地区能够单独实现全球碳中和。”英美资源集团首席执行官万德昆表示,实现碳中和需要系统的改变,需要企业与整个价值链网络建立伙伴关系,并且每个成员都要承诺发挥自己的作用。中国正在履行其发挥自身作用的明确承诺。

  渣打集团行政总裁温拓思表示,目前各国都有自己的碳排放合约要求,但并不统一,标准也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碳市场,形成碳价格,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另外他建议,应当围绕供应链建立完整统一的标准,打造共同语言,让消费者能明确了解到所购买产品的碳强度,让企业也能够了解供应商的碳足迹在哪、碳强度有多少。“在这方面中国一定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托克集团首席执行官、董事会执行主席卫杰明表示,成功推进能源转型并非易事,只有通过集体行动才能够完成这一必须完成的任务。供应链当中没有哪一个供应商可以独立做到这一点。

  “气候变化正在重塑全球能源的格局。绿色转型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米格尔·洛佩兹引用了一句中国古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来形容全球绿色低碳之路,“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技术创新和协作的推动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度以内的共同目标,并且在绿色转型中收获更多的机遇。”

  新质生产力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将深刻地重塑生产力、生产关系等基本要素,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型的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兵提出,打造能源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要以新技术降低产业的成本,加强大型风电、高效率的光伏光热、大规模的低成本的新型储能等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电网友好型、风电、光伏、储能、新能源这些技术攻关,增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能力。”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表示,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需要企业的持续投入。对于如何平衡降碳与增效,加快数字转型是解决这个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荣程集团总裁、荣程钢铁集团董事长张君婷表示,中国钢铁行业的碳中和转型路径核心在于能源结构的调整,其中包括清洁能源应用、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氢能冶炼等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的变革。

  “原创的、颠覆性的新技术就是新质生产力,会带来新模式,重塑全球产业链,为产业转型经济升级增加新动力。未来在技术和成本方面我们希望更多探讨和加强交流。”她表示。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温枢刚表示,要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加快新能源长时储能、低成本绿氢、氨醇、大规模碳捕捉等前沿技术的攻关,推动能源电力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从而共同打造开放创新的生态,发挥各方的优势,深化合作,促进技术的转化应用,实现普惠共赢。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发展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推动者。中国的务实推进,将为世界能源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温枢刚表示。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两个人工智能系统说起“悄悄话” 不依赖于预定义的命令或编程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