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如何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蔡继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认为,应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眼下,受市场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家有观望情绪。全国工商联一项调查显示,表示将在2024年扩大投资的民营企业家占比上升到四成以上,比上年实际新增投资企业占比高出8.8个百分点,但仍不足半数。

  蔡继明认为,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需多管齐下。一方面,应增强宏观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取向一致性。

  他坦言,在涉及民营经济发展上,近年来部分经济政策之间、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政策之间存在方向相扭之处,这给民企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一定干扰。今后应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形成合力,并切实落实已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应在法律中进一步明确对各种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目前,中国已启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起草工作。蔡继明认为,这部法律应当首先明确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地位平等、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这些基本原则如能写进民营经济促进法,对整个民营经济都是利好。

  谈及土地制度改革,蔡继明建议扩大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范围,这既能充分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改革方向,也有助于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他表示,在当前农村大量宅基地利用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限制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会影响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如果在符合城乡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扩大宅基地流转,将进一步吸引城乡资本助推乡村振兴,繁荣农村消费市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蔡继明称,推进城镇化进程也是推动农民增收、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有效手段。

  据官方数据,2023年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但这个指标仍低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更何况还有大量没有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他们并没有充分实现市民化”,蔡继明说,在此情况下,认为中国城镇化进程接近结束是“严重误判”,中国仍处于城镇化进程中,水平和质量都有待提高。

  他表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之道,就是通过工业化、城镇化解决大量非农就业问题,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户均土地规模增加。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兴旺,帮助农民持续增收。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今年北京将拓“五站两场”自动驾驶接驳场景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