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2月5日讯(记者 张紫祎)春运关系千家万户,关系人们的美好生活,每年都是一个焦点话题。今年,返乡、探亲、旅游等客流叠加,人员流动量或创历史新高。
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运自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40天内约有90亿人次出行。
(图片来源:中国网财经记者供图)
(受访人供图)
当下正值春运高峰,不过,近日多地出现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为出行带来一定阻碍。对此,公路、铁路、民航等部门正积极应对,多举措全力保障人们出行安全。
春节返乡忙
春运不仅是一段旅程,也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对团圆的期盼。随着春节的临近,春运也愈加繁忙。
3日一大早,湖北的黄先生就开始收拾行李,准备踏上回家的路途。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今天(3号)下午的火车票,今年公司放假早,可以早早回家过年。”
“我是除夕前一天的火车票,今年春运人多,担心抢不到票,我和妹妹提前看好了出发时间和合适班次,预约抢票。”河南的连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增加成功概率,她们还在正式开售时提前“蹲点”,手动参与抢票。
(受访人供图)
交通运输部此前预测,春运期间大概有90亿人次出游、探亲、休闲等,或创历史新高。
铁路部门介绍,今年春运,预计全国铁路将发送旅客4.8亿人次,日均1200万人次。与2023年春运相比,将增长37.9%。与2019年春运相比,将增长18%。
民航方面,春运期间,民航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8000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9.8%,较2023年增长44.9%,有望创历史新高。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2月4日(春运第10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19390.1万人次。春运前10天,出行人次超19.4亿。
旅游过年热
除了返乡过年,还有不少人选择在春节长假走出家门,全家一起旅游过年。虽然过年的地点变了,但与亲人团圆的内核并没有变。
河北的王先生今年将目的地定在了上海。“每年都在家过年,今年想带家人换个方式过年。”王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和好友一家人约好一起在上海过年。“我们一家先来,好友一家过几天就到。”
同程旅行此前发布的《2024年春运出行趋势报告》显示,随着旅游过年和探亲需求的全面回归,今年春运期间携带儿童和举家出行比例显著上升。哈尔滨、上海、北京、广州、三亚、西安等地成为寒假及春节长假亲子游的热门目的地。
携程发布的《2024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24年春节出游游客中,亲子家庭占比47%,较2023年同期提升5个百分点。
此外,“南北互换过年”成为春节旅游一大趋势。携程数据显示,北方城市哈尔滨旅游热度从元旦延续至春节假期,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超14倍。而三亚、昆明等北方游客喜欢的避寒游城市,截至1月中旬,旅游预订订单同比增长分别超2倍、超6倍。
截至1月30日,去哪儿平台上春节假期热门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2023年增长3.2倍,大年初二为入住高峰。
全力保出行
今年,返乡潮与跨省旅游等高位叠加,春运期间人员流动量大,运输任务繁重。此外,当前正值运输高峰,近期多地出现的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也为出行带来一定阻碍。
2月4日,中央气象台接连发布暴雪、冰冻、大风、大雾预警。受恶劣天气影响,多地列车晚点、停运,航班取消。
上述黄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到达武汉站后,需要继续换乘回老家的列车,但因为天气影响,列车晚点,候车室挤满了人。
“今年和家里说好了不回家过年,打算出去走走,旅游过年,但是看到了天气预警和新闻报道,打算再观望一下,看看后续情况。”河南的邵女士说。
(受访人供图)
对于恶劣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国家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也在积极应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做好春节前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通知》,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细化落实灾害性天气应对措施,统筹安排运输能力,确保交通路网畅通。
交通运输部指出,要全力以赴做好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对外发布出行预警信息,引导公众合理安排出行路线,督促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领域 企业强化技能培训。
铁路部门积极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确保铁路大动脉安全畅通。武汉、郑州、上海、广州、西安等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天气影响情况,动态调整旅客列车运行方案,采取降速、停运等预防性措施,主动规避安全风险;全面检查重点线路、桥梁、隧道等关键处所,实时盯控道岔、接触网、动车组等行车设备,加大巡查检修力度,确保铁路设备设施状态良好。
公路方面,多地交通运输部门立即行动,出动大量养护人员和机械设备,融雪除冰,全力保障公路出行安全畅通。
面对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民航方面也在积极行动。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的多个机场纷纷组织吹雪车、推雪车、除冰车等设备,对机场跑道及滑行道和停机坪等区域进行除冰扫雪作业,护航春运出行。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