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官方微信
百家号
今日头条
搜狐号
大风号
首页 > 财经 > 正文

  2023年,积极财政政策在经济稳增长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大规模减税降费、加快支出进度、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策“加”“减”有力,“保”“压”有效,“松”“紧”有度,合力推动经济总体回升向好。

  助企纾困“加”“减”有力

  近年来,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加大创新力度,致力于打通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堵点”,并于今年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多项税费优惠政策的叠加为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注入动力,也大大减轻了公司稳岗稳薪等方面的资金压力。”中科可控财务负责人说。

  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工具之一,今年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已经超过1.6万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金额占比近75%,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是享受优惠占比最大的行业。

  攸关经营主体发展的举措,减的是企业税费负担,增的是企业活力动能。减增之间,彰显了政府助企纾困的坚定决心和积极作为。

  今年实施的减税降费更加突出针对性、精准性,当年仅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就多达70项。

  ——为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今年初我国明确继续对月销售10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适用3%征收率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税。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在今年3月将符合条件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统一提高到100%,并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

  “我国持续推出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有力地降低了企业和居民负担,改善了经营主体的现金流,促进了科技创新,有效提高了经营主体的抗风险能力。”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

  支出领域“保”“压”有效

  财政部、水利部日前紧急下达水利救灾资金5500万元,支持甘肃、青海做好当前水利抗震救灾工作。

  今年以来,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重点支出保障有力。财政部数据显示,前11个月,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超23万亿元。

  财政支出聚焦扩大内需,稳投资、促消费。比如,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呈现持续增加趋势,2023年整体规模已达6800亿元,主要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等领域。

  财政支出聚焦民生保障,兜底线、增福祉。目前,我国民生领域支出基本占财政支出的80%左右。此外,今年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首次突破10万亿元,为地方特别是县区确保基层“三保”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支出聚焦创新引领,强动能、优结构。今年中央部门支出重点保障教育、科技等领域支出,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全国科技财政支出水平预计将超过万亿元大关。

  “要在支出上持续发力。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保持合理支出强度。”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同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能。

  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的同时,今年财政部门继续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

  公开信息显示,今年有三分之一中央部门财政拨款减少。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各部门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从严控制,均不超过上年水平。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减少约16亿元。

  债务管理“松”“紧”有度

  地方专项债发行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方向之一。今年,我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38000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截至11月底,地方专项债已基本发行完毕。

  一系列重点领域项目获专项债券资金有力支持。数据显示,前11个月,投资规模继续扩大,结构继续优化,补短板锻长板投资持续增长。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下旬通过决定,授权国务院在授权期限内,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这项措施有利于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使用进度,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

  财政部一方面加快发行地方债,更好发挥投资稳增长效应;另一方面,抓好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积极稳妥推动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今年10月以来,地方政府已经陆续发行超1.3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这笔钱用来偿还存量债务,被市场普遍认为用于置换符合条件的政府隐性债务,实现展期降息,缓释风险。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与前些年相比,今年在化债范围、具体方案等方面有了新突破,并明确要求“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长效机制”。一系列化债措施推出后,地方债务风险显著缓解。

  通过增发国债加大中央投资力度,支持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增发1万亿元国债、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力度之大十分罕见。这意味着,未来的积极财政或将在政府债务融资方面加大中央统筹,这有利于提升我国财政的可持续性。

大视野融媒网(原大视野新闻网)是最富价值的互联网推广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融媒体发布平台。

编辑:佚名
0

大视野融媒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大视野融媒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大视野融媒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大视野融媒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dsynews@126.com。

为智能角膜重建“原生感觉”

版权声明:大视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7332088晋ICP备20007253号

Copyright © 2016- 大视野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ISSN 2224-3933 京公网安备:15010502001245